1.第1章 楔子(1 / 2)

十二年前,冬。

“看我大周軍隊,如何揚我國威!”

適逢大周天啟五年,此時距離嶄新的大周王朝的建立才剛剛過去五年之期。年輕的帝國四處都是一派欣欣向榮,正值壯年的大周皇帝淩熹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派兵征討四方,以如何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雄才偉略。

“爾等定要一舉平定那些散落在整個大西北的諸多小國!”這一年,他與大將軍明得蠡在經過長久謀劃之後,終於決定派兵西出祁連山。他一心想要在一統西北之後,再圖那長江以南的蕭氏偽王朝

兵法講究的是虛虛實實——他們先是調遣虎賁營的數萬兵力在隴關道一帶加緊演練駐防,以此麻痹西北區域內的各方勢力。

而後,他們把神武軍、冀州突騎的精兵強將都混編一處,由大將軍明得蠡親自統領。

大軍從漢蕭關而出,北渡滔滔黃河、翻越祁連山麓,在大半年的時間裏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清剿了眾多叛亂小國——這些都是當初趁著前朝陷入一片混亂之時便自立為王的各路諸侯或當地郡守。

可惜的是,自深秋開始,整個北方地區的氣溫忽然出現斷崖式的驟降,鵝毛般的大雪一場又一場地下個不停。

等到入冬後,天氣變得更加惡劣了,這無疑給行軍作戰帶來更多困難——越來越低的氣溫也使士兵和戰馬的非戰鬥減員的數目與日俱增,一應糧草輜重的後勤補給更是難上加難。

“大哥,我看咱們就別在此消耗了……就依照我軍此前的戰略部署,不如此時趁機返回關內,待來年再做定奪!”鎮北將軍明得駟向大哥明得蠡提議道。

“唔……三弟言之有理,我們正當如此!”

那《孫子兵法》開篇即講到:所謂陰陽和寒暑,均是最為關鍵的天時……大將軍明得蠡又怎會不知?

他於是決定率領大軍從祁連山麓的扁都峽穀南下、再一舉返回漢蕭關,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再度出關也未為晚也!

從行軍圖上看,正是這貫穿南北的扁都峽穀,把山連著山、嶺連著嶺的祁連山從東西方向劈開;而正是得益於這祁連山的連年冰雪,才孕育出黃河以西的這一塊難得的沙漠綠洲。

“這河西之地,不日就要再度畫到我大周的版圖之上!”大將軍明得蠡在祁連山下橫刀立馬,擲地有聲!

上一次有華夏人飲馬於此,還要自此追溯到幾百年前的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一舉打通了整個河西走廊,大漢王朝由此開啟輝煌千年的絲綢之路。

也正是霍去病,使得昔日蠻橫無比的匈奴人隻能一代代傳唱著: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然而,氣貫長虹的大將軍明得蠡卻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差一點就要長眠在這片豐饒的土地——當他正率領大軍穿越扁都峽穀的時候,悲劇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