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元年閏五月始,神凰來儀,紫微星見,或竟天。王師拔鎮南關,破邕州,執番禺,取潭州,克豫章,降矩州。王升輦,詣奉天殿即皇帝位,尊生母為皇太後。冬十月戊午,帝大祀天地於南郊,國號承平,景初治平。

史書隻用“神凰來儀”一筆帶過,民間傳說倒更詳實。

景初二年的小滿,天下百姓不僅祭蠶神,也祭神凰。女帝登基後,民間風俗也隨之發生變化。民間傳說中,又多了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怒王演義》記載:景初元年小滿,在臨淮關,發生了異事。女帝為救一城的婦孺,受火焚之苦。熊熊大火焚燒屋宇,在此危機關頭,天上立現七彩祥雲,雲層深處有芷珠宮闕,楚殿煙嵐,殿上雕梁畫棟,彩都門一開,點著龍燈鳳燭,殿中女仙乃九天玄女,青衣女童侍立左右,鳳鳴麟出,玄女持圭,女帝自火中乘凰騰空,立於三軍之前。

至於真相如何,隻有臨淮關戰場的人知道。在將士們的記憶中,怒王入城之後,酉時一刻,李將軍拔劍自刎,手中握著一枚空香囊。

酉時二刻,城門打開,城中婦孺逃出。

酉時三刻,天上出現七彩祥雲,怒王乘著鳳凰出現,萬軍齊跪。

至於祁瓚為何而死,無人得知,故事與演義中對他的描述,不過寥寥幾筆。軍中將士倒有些猜測,他們說李將軍心悅怒王,以為怒王已死,遂拔劍自刎。

個中真相,趙清姿也不得而知。

她隻記得,烈火燒死了王全忠,卻近不了她的身,濃煙也未使她難受。火舌吞沒一切,彷佛天地間隻餘下燃燒的聲音。就在這時,她覺得輕飄飄的,再睜開眼時,濃煙散去,人已在雲霄之上,腳下是一隻七彩鸞鳳。

她想起先前假托九天玄女娘娘之名,招兵買馬,民間傳說當中玄女的坐騎就是鳳凰。難道這個世界真有神仙?

許多事情,眼瞧著就要拚湊在一起,可她的記憶似乎丟失了一部分,遺漏了些關竅。

興許又是係統使的什麼把戲,她一時迷惑至極,鳳鳥長鳴一聲,響遏行雲,將她送到地麵,又飛升而去。

趙清姿看到婦孺站在軍隊前,放下心來,等會兒殺入城區,她要手刃賊軍。

軍隊卻沸騰起來,如見神跡,歡呼起來,紛紛跪地,頂禮膜拜。

臨淮關一役,不戰而勝,而後怒王軍所向披靡,同年十月,天下重得一統,小皇帝寫下禪讓詔書,群臣恭請怒王登基稱帝。

登基那日,女帝袞冕袍,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等迎駕。

行祭天大典之時,係統提示音響起:“劇情完成度100%,恭喜完成所有任務,自此以後,你超脫天道之外。可以自由選擇命運,你想留在這裏做女帝,還是想回到自己的時代?”

趙清姿自然選擇留下做女帝,還有許多未竟之誌,況且她在現代早已沒有牽掛。

“原主可以得到幸福了嗎?”她問了橫亙於心頭之事,自從查清趙府往事,還原主娘親清白之後,她再未夢見過原主。

“當你完成所有任務後,她就得到解脫了,心願已了,會在你生活過的時代,過上幸福的生活。”

時至今日,趙清姿才知道,原主的願望不過是還她娘親一個清白。

在那些記憶片段中,從未出現過原主娘親的畫麵,隻因她甫一落地,就失去了娘親。她不知道,娘親長什麼樣,是個怎樣的人。但她堅定地相信,她是很好的母親,很好的人。

血脈親緣,真是頂奇怪的東西。有時脆弱無比,有時又堅若磐石。

此前探子押了接生婆、趙府莊子上的仆役、還有張嬤嬤到長安,由大理寺卿親審。

臨淮關一役後,她凱旋建業城,幾日後大理寺卿便查明了真相。

“主上,大理寺審查過後,一幹人等俱已招供。”

大理寺卿恭敬地將供狀呈上,昔年往事就擺在她跟前,字字染血。

二十餘年前的趙府,長公主生下趙清漪後,喪失生育能力。趙太傅愛妻心切,許下諾言,絕不納妾,不養外室,獨獨守著妻女。

樹欲靜而風不止,太夫人卻是心有不甘,趙家滿門顯赫,她亡夫輔國公隻有趙洵一個兒子,趙洵膝下無子,他們這一房便後嗣無人了,爵位也無人承襲。

可無論太夫人如何勸,明裏暗裏送了多少人,趙洵皆是油鹽不進,她甚至於提出“去母留子”。讓趙洵找個外室生下孩子,神不知鬼不覺處理生母,孩子交給長公主扶養。

趙洵卻說:“隻有蘊禾生的孩子,才是兒子的血脈。兒子既答應了蘊禾,就絕無背信棄義的可能,母親,您還是絕了這條心吧。”

太夫人知道她這兒子的秉性,認定一件事,便是無轉圜之望。㊣ωWW.メ伍2⓪メS.С○м҈

她無顏麵對先人,日後黃泉之下,見了趙家列祖列宗,又該如何自處?

太夫人一籌莫展之際,想起了長公主身邊的張嬤嬤。張嬤嬤本指望長公主念著多年主仆情誼,替她那不爭氣的賭鬼兒子指門好親事,卻被嚴辭拒絕,遂懷恨在心,太夫人趁機將其收買。

“等到瓜熟蒂落,隻說是外室難產,留下一子,交由長公主扶養。老奴侍奉多年,早將長公主的性子摸清了,她瞧著強勢,對老爺卻是隆情厚誼,斷不會加害老爺的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