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6章 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3 / 3)

即為俗稱的夏季甲子園與春季甲子園。)

牟田高誌位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這一天,甲子園球場上進行的是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比賽進入第四天的賽程,各都道府縣的代表們連日展開激烈的比賽,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隊。全日本都道府縣的總數為四十七,東京和北海道各派出兩支隊伍,因此總共為四十九支隊伍。比賽采取淘汰製,先由三十四支隊伍進行第一輪淘汰賽,減少至十七支隊伍。這十七支隊伍加上第一輪淘汰賽時輪空的十五支種子隊,總計三十二支隊伍進行第二輪淘汰賽。這些比賽的組合全由抽簽決定。

比賽第四天還在打第一輪淘汰賽。甲子園上空萬裏無雲,天空就像是塗了藍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熱的陽光照射在紅褐色的泥土及綠色的草地上。順帶一提,甲子園是於昭和三年(一九一四年)才鋪設草地。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誌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

葛原以這種方式持續寫下去,光是說明甲子園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將近無張稿紙。但是這還沒完,他仰賴小木找來的資料,描寫站在甲子園的投訴丘上有多麼悶熱、曾經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選手輸給了炎熱的天氣。此外,葛原更詳述投手遇上危機時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如何投出各種球路的技術性知識……

總之,能寫的全都寫進去了。

葛原按照小木的指示,在投手牟田高誌投出決定命運的一球之前正好寫了一百張稿紙。

5

“恭喜。你做到了嘛!我算了一下,換算成稿紙是三千零五十三張,順利達成目標了唷。”電話另一端的小木聲音顯得十分雀躍。

葛原將小說《曲球》的原稿分成好幾個數百張稿紙大小的檔案,以電子郵件分次寄給小木,昨天總算寄出最後一份。

三千零五十三張——真是令人窒息的數字。但這的確是他寫的。不過他卻沒有什麼成就感,感覺和以前完成五百張稿紙那種篇幅的小說差不多,倒是身體感到異常地疲憊。

“這樣真的好嗎?”葛原還是感到很不安。

“你在說什麼?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我打算用這句話當文案,一定會成為話題!”

葛原心想,這倒是,這本書肯定會引起讀者的注意。

“可是啊,最近我們聽到了一件有點令人不舒服的消息。”小木壓低音量說道。

“什麼消息?”

“葛原先生,您知道油壺俊彥先生吧?”

“油壺?噢,知道啊,那個以寫運動推理小說出名的年輕作家吧?”

“是的。聽說他現在也在寫棒球推理小說,差不多快完稿了。”

“是哦。”

葛原對此並不太驚訝。出版界同時出現數本相同題材的書,這是經常發生的事。葛原自己就曾遇過幾次。

“那又怎樣呢?沒什麼關係吧。”

“不,這次情況不太一樣。根據我們打聽到的消息,那部作品的篇幅好像也是三千張稿紙上下,而且對方似乎也打算用‘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這種聳動的文案。”

“喔……”葛原到底還是發出了低吟。“那不太妙吧?”

“是不太妙。搞不好葛原先生與油壺先生的書都會包上寫著‘世界最長的推理小說’的書腰,並列在書店新書區。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會讓讀者覺得困惑、心生混淆感,到底哪本才是真正的世界最長呢?”

“說得也是……,喂,你該不會要我再加寫吧?”

“我原本想那麼做啦,可是目前情況看來無法再花時間加寫了。要是我們一個不留神,對方就會搶先一步出書,那麼一來就算我們的篇幅比較長也失去了強烈的衝擊性。我們隻好以目前的稿子出書了。”

葛原知道不用再寫,鬆了一口氣。

“但是……”小木繼續說道。

“有一件事請你務必應允,我打算以換行的方式增加行數。隻要增加換行的部分就能多出不少篇幅。”

“嗯,如果隻是多換幾行倒是無妨……,你要增加多少?”

“原則上隻要碰到句點就換行,逗點視情況考慮。”

小木這句話讓葛原大吃一驚。

“你這麼做會讓每頁下半部變得空空的!”

“沒關係。這樣反而容易閱讀,讀者應該也不會抱怨才是。”

“真的嗎……”葛原拿著話筒陷入沉思。

“可是光是這樣處理我還是不放心。應該說,油壺先生他們也可能這麼做,看來最後就得靠做書的技巧一決勝負了。”

“你打算怎麼做?”

“嗯,既然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我們隻好以超長篇作為宣傳重點,訴諸視覺應該能得到最強烈的效果。”

“視覺?”

“換句話說,就是書的厚度啦。我們要卯起來做一本超厚的書,絕對不可以比油壺先生的薄。”

“可是要怎麼做,原稿篇幅不是固定了嗎?”

“首先是排版方式。一般而言,三千張稿紙的超長篇小說會采用一頁分成上下兩段的排版方式。我們就來顛覆這項常識,隻排一段,而且要放大字級,盡可能拉開字與字的間距,行距也是,讓版麵變寬鬆,這麼做就能增加不少頁數。還有我們打算每十頁插入一張插話,現在已經找畫家動筆了。”

小木說得情緒高亢了起來,但是葛原卻完全想象不出來這將會是怎樣的一本書。

“讀者會很困擾吧。這麼厚的書,很難將上下冊一起帶著走吧。”

葛原一說完,小木在電話另一頭沉默了片刻。葛原還在想他怎麼了,他就說:“這件事我也想和您討論,我在想是否要分成上下冊。”

“不分成上下冊?你是打算分成上中下三冊嗎?”

“不,也不是,而是完全不分冊。我想全部隻做成一冊。”

“一冊?三千張稿紙的作品隻做成一冊?”葛原不禁抬高了音量。“那樣要怎麼裝訂!我問你,這到底會做成怎樣的一本書?”

“我按照目前的計劃粗略地試算了一下,應該會做出一本兩千多頁、約十五公分厚的書。再加上封麵和封底,這將會是一本份量驚人的書唷。嘻嘻,大家一定會嚇一跳。”

“十五公分?”葛原攤開自己的手掌看了看。“那麼厚的書,單手拿不起來吧。”

“沒關係。在現在這個時代,不那麼做是不行的。做事不能半調子,要做就要做得徹底。關於這件事,總編輯已經交給我全權負責了,也請葛原先生相信我,我一定會讓它成為暢銷書!”

聽到他這麼自信滿滿,葛原也無話可說,隻好說聲萬事拜托了便掛上電話。

6

寫完一本長篇小說之後不接任何工作,好好休息一陣子是葛原至今的工作模式。但是這次可就由不得他了。某出版社突然委托葛原擔任新人獎的評審委員,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擔任過類似的評審工作。他在文壇尚未留下相當的實績,但也常渴望總有一天自己也能擔任評審委員。雖然這份工作是因為原本的一位評審突然退出才找上他,這也就是說葛原是臨危受命的代打者,他還是高興得跳了起來,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然而,當看到對方送來的入圍作品時也嚇了一大跳,五篇都遠遠超過兩千張稿紙。

“哇啊,難怪會有評審委員逃走!”

葛原看著眼前那一大疊原稿,不知如何是好。他覺得這個世界一定在哪裏出了問題,這未免太誇張了。但是丟著不管也不行,他認命地讀了起來。果然不出所料,文章中充斥著冗長多餘的描述。

作品中塞進過多資訊,完全偏離了劇情,甚至有幾名角色隻是為了讓故事變得複雜而存在。他想起最近剛讀過一篇非常類似的作品,不用說,正是《曲球》。

當他看到頭痛欲裂打算喘口氣時,電話鈴聲響起,是小木打來的。

“我們得知油壺先生的作品的新消息,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們也另有打算。”小木咬牙切齒地說道。

“他們做了什麼?”

“不分冊和隻排一段的做法跟我們一樣,不過插畫的數量不一樣,他們每五頁就放一張畫,很過分吧?簡直就是繪本嘛!”

我們也沒立場說人家吧?葛原硬生生吞下這句湧到喉嚨的話。

“不過請你放心,我們也有秘密策略。其實我換了紙。”

“紙?換了……什麼意思?”

“當然是換成比較厚的紙。這樣整本書應該會再變厚兩、三公分,忠實書店那些家夥一定會嚇一跳。嘿嘿。”

忠實書店當然就是為油壺俊彥出書的出版社。

“可是他們會不會也增加紙的厚度呢?”

“放心,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勝利是屬於我們的。”小木高聲大笑,掛上了電話。

然而三天後小木又打電話來了。

“那些家夥真的很卑鄙。他們發現我們搶先一步增加紙的厚度,居然增加封麵與封底用紙的厚度,兩者合計接近一公分。”

這麼說來,那本書光是封麵就達五公厘厚。

“放心好了,我們也不會輸。我也增加了封麵與封底用紙的厚度。我已經向廠商特別訂做,這下應該又會再增加幾公厘。”

類似這樣的電話每隔幾天就會打來,葛原完全無法預測自己的書究竟會被做成什麼樣子。

《曲球》在書店上架的日子總算來臨。

葛原在工作室裏讀著新人獎入圍作品的原稿,目前總算開始看第三篇了。不過,到此他應該已經看了五千張以上,這一陣子他完全沒辦法進行其他工作。

他決定休息一下,順便打電話給小木。其實從兩星期前開始,小木就突然斷了音訊。

“您好,這裏是金潮社。”

“唷,小木嗎?是我啦,葛原。”

“噢,您好、您好,好久沒聽到您的聲音了。”小木的語調異常客氣。

“《曲球》應該是今天發售吧?樣書還沒送到我家,怎麼了嗎?”

“啊,對不起。我馬上去安排。”

“還有啊,你去看過書店的情形了嗎?每次一有新書出版,你不是都會立刻去觀察販售狀況嗎?”

“不,呃……,我今天還沒去,剛才正在想等一下要去。”

“那我也一起去,我也想看看書做得怎麼樣。”

“咦?可是您不是還有工作……”

“我也需要偶爾休息一下,一直讀那些超長篇作品,我腦袋都累壞了。五點約在平常那間咖啡店如何?”

“啊,是,我知道了。”小木直到掛電話,話都說得不幹不脆。

葛原一到平常約的咖啡店,便看到小木神色古怪的等著他。

“怎麼了?你一臉鬱悶。”

“葛原先生,去書店之前我有件事要先說。”

“咦?什麼事?”

“其實最近這一陣子,出版界發生了一點小改革,修改了計算原稿份量的規則。”

“原稿份量?”

“您也知道至今都是將原稿換算成四百字稿紙的張數來表示篇幅長度,可是自從大部分作家改用文書處理機或電腦寫稿之後,這就產生許多不便之處。而且最近的年輕人連什麼是四百字稿紙都不知道,甚至看都沒看過,就算我們在書腰上寫‘一千五百張稿紙的全新力作’,也無法將作品的份量傳達給讀者。”

葛原聽到小木這樣說,盤起雙臂心想小木說得或許沒錯,就連他自己也很久沒看過四百字稿紙的實物。以那種日常生活中鮮少遇到的實物來計算小說篇幅,或許真的沒有意義。

“咦?這麼說來,這次的書腰上也沒有強調換算成稿紙的張數囉?沒有寫上‘雷霆萬鈞的三千張’,或‘驚天動地的三千張’之類的句子嗎?”

“事實上正是如此。”小木低頭賠罪。“不,不過,相對地我們放了別的宣傳詞,我想應該能充分傳達出這是一本巨作。”

“相對地放了什麼別的宣傳詞?”

“這……”小木話說到一半,垂下了頭。“我想還是您自己親眼看看吧。”

看到小木這樣的態度,葛原哪還能氣定神閑地坐著喝咖啡。他什麼也沒點就離開了咖啡店,與小木直奔書店。

葛原一進書店便發現新書區人山人海,不時還能聽見驚歎聲傳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怯生生地朝人群走去。

那裏確實擺了他的書。不,該說擺了像書的東西。如果不知道那是書的話,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那是書,畢竟他原本以為是封麵的部分竟然是書背。看來書背似乎厚到比書的寬度還長。

一旁還放了油壺俊彥的書。那本書的感覺也不像是書,而像一顆巨大的骰子。

葛原看著自己的新書的書腰,頓時啞口無言。

“葛原萬太郎

世界最重的棒球推理小說誕生!要人命的八·七公斤!”

不知道什麼時候,小木已經走近他身旁,在他耳邊低語:“我想暫時應該沒有人破得了這項紀錄,畢竟我們的封麵加了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