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3)

初秋的風雨裏藏著幾許涼意,還有些霸道,一陣陣吹過,拽著樹上的葉子一起落下。

周蕪在樹下挖野菌子,顧不得頭上的葉子,直到雨勢漸大,毛毛細雨變成冷泠泠的珠串,這才背起背簍下山去。

到山下的小溪邊,洗了手,撥掉頭上落葉,忽聽有人問路。

“小嫂子,敢問你們村趙裏正家如何走?”

一抬頭瞧見兩個陌生男子,穿著蓑衣,牽著馬,周蕪下意識地按住砍柴刀。

其中年紀稍長者,笑著道:“小嫂子莫怕,我們是衙差,奉命來辦事。”

饒是他如此說,周蕪也未將砍柴刀放下,起身道:“不知兩位大人尋裏正何事?秋收還未到,此時來收秋糧稅還太早哩。”

“你這小婦人,哪來這許多話——”年輕的那個衙役未說完被年長的衙役攔住。

他道:“我二人並非為催納賦稅而來。小嫂子許是還不曾聽說,新朝初立,陛下仁厚愛民,不僅下令減輕徭役,還免了洛川一帶十二縣一年賦稅。”

“師爺,您同這鄉野無知村婦解釋作甚,她哪裏懂得這些,怕是連新朝皇姓都不知曉。咱們去前麵問問罷,莫耽誤了縣令交代的差事。”

不遠處,正有田間勞作的村民扛著鋤頭走在小道上。年輕的衙役欲上前詢問。

周蕪這時道:“趙裏正是我夫君族叔,與我家相去不遠。”

那師爺笑著拱手道:“有勞小嫂子帶個路。”

周蕪背上背簍,撐起傘,走在前麵。她似隨意說道:“聽大人的口音,不是陳縣人。”

“當然不是,我們師爺和縣令大人可都是京城來的。”

“京城的口音我聽過,跟這位師爺講的不太像哩。”

“是,在下祖籍原州。”

周蕪眼眸低垂,應了一聲:“哦。”

年輕衙役輕笑道:“你不曉得原州在何處吧,那可是咱們大楚的龍興之地,英明神武的陛下就出自原州。”

年輕的衙役說起新帝,分外崇敬。講起新帝如何驍勇善戰,如何運籌帷幄,又是如何知人善任,結束了長達十多年的亂世,平定四海……

“到了。”周蕪停在岔路口,也打斷了年輕衙役滔滔不絕講述新帝的豐功偉績。她指著東邊,“往東一直走,第七戶,門口有兩棵桑樹的就是。”話音一落便往西去。

師爺望著她的背影出神。

年輕衙役道:“師爺,您怎地不走哩?”

“我瞧這婦人不止生得貌美,且姿態清絕,不似尋常鄉野村婦。你可曾注意,她隻在初見時慌亂了一下,這一路走來很是淡定。”

年輕衙役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洛川這一帶,活下來的哪個不是鬼門關走過幾回,膽量比別處的女子大些罷了。

他想了想說:“師爺,您莫不是……瞧上她了吧?”

“胡言亂語。”師爺收回視線,催促道:“快些去尋裏正,早些完成縣令的吩咐。”

鄉野小道一下雨坑坑窪窪,周蕪提著裙角,走得小心。聽到老牛“哞哞~”叫,伴著趕牛的聲音,她趕忙避到一邊去。車輪趟過水坑,還是被濺到了幾點泥水。

她低頭抖了抖,卻聽牛車上兩個大娘議論她,秋風將“童養媳”、“小寡婦”幾個字吹進她耳朵裏。周蕪抬起頭,清冷的眼眸與兩人對了個正著,直瞧得二人心虛地瞥開眼。

牛車在大柳樹那拐了彎,周蕪繼續往西走,越往西路過的荒屋越來越多,陰沉沉的烏雲下,殘垣斷壁淹沒在半人高的枯草中尤為荒涼。周蕪提了提肩上的背簍,加快了步伐。

小道的盡頭就是她的家,三間四架梁的青磚瓦房,是八年前她和趙懷寶成親時建的。

新房子沒住多久趙懷寶就被拉去當兵,再後來陳縣被起義軍占領,殤帝久攻不下,命人決了江堤,大水飄沒洛川一帶十餘縣,衝毀房屋不計其數。無數人家妻離子散,他們也不得不逃難去了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