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錦站在分班的紅榜麵前,內心一片慘淡。
就在兩個月前,她考上了江城一高,正式成為一名高中生。
江城一高是江城最好的重點高中,在全省也躋身前列,師資強大,管理嚴格。
這個學校的習慣是,九月剛開學的時候,先把所有錄取的學生打散,進行一場摸底考試,順便組織軍訓。等軍訓完,再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入學分數決定進哪個班。
在開學前,她爸特地囑咐,分班結果出來後一定要把排名告訴他。
是的,分班結果不行,必須得是排名。
高一的1班和2班都是實驗班,陳書錦在高一2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但問題是,紅榜上的名字就是按照摸底考試排名排的,她的名字很靠後。
很明顯就是在她爸眼皮下混不過去的那種。
她歎了口氣,老老實實從第一個開始數。
周圍來來回回都是看分班結果的學生,有的還穿著軍訓的迷彩服,有的已經換上了學校新發的藍底白紋校服。
有的人來了之後看一眼就走,也有默默盯了半天,最後又跑到其他班榜單上去瞅的。還有幾個女生在那大聲議論:
“跟高珂一個班,穩了,不用看我就知道這是實驗班。”
“這幾天好像沒看見她,她軍訓沒有來?”
“不知道,當時考完試就看見她走了。”
“好學生就是有特權啊,軍訓都不用參加。”
陳書錦有些好奇,暫停了數數,返回去看了一眼榜單:2班第一個名字就是高珂。
“周小立怎麼沒在實驗班?我記得他中考成績很高啊。”
“不是,學校分班是綜合考慮入學成績和這次摸底考試成績,年級40名之後就隨機分布了。估計是因為他摸底考試成績一般,所以先把他分配到次一點的重點班,等高二再看看情況。”
“那保送生怎麼分?”
“保送生……估計就看摸底考的成績吧。”
“他們要是考砸了豈不會很慘?”
陳書錦忘了自己剛才從哪裏停下的了,隻好又重新開始數。
站在旁邊的一個女生看完結果,又打量了陳書錦一眼,似乎是有些奇怪她嘴裏念念有詞的是在幹什麼。
陳書錦隻覺得丟臉,幹脆閉了嘴,默默在心裏念數字。
她也不想查,誰願意第一天上學,就搞得好像要在成績上比個你死我活一樣。
看看她的名字——陳書錦,有時候跟別人介紹自己,客氣點的大人不會深究其中含義,笑嗬嗬地誇讚:“這名字不錯呀,又好聽又有書卷氣。”
有些人會稍微琢磨一下,歪到“錦書”這個詞上,又扯出來什麼“錦繡文章”“古代寄托思念的書信”,誇她的名字“有格調”。
她隻能訕笑,其實家裏人告訴過她這名字的來由——就是她爸以前上學時成績不錯,又因為各種原因沒上得了大學,留下畢生遺憾,開始望女成鳳。
原意就是“通過讀書,獲得錦繡前程”。
怎麼說呢,感覺整個境界瞬間就掉下去了。
紅榜上名字不少,她私以為從倒數第一個開始數可能更方便,來回確認了幾次,總算得知了自己的排名:35名。
2班一共48個人。
結合剛才那幾個同學的說法,她就是運氣還不錯,被分到這個班了,運氣差點的話就會像那個周小立一樣。
她懷著那點慶幸,繞去紅榜柱子後,找桌子旁坐著的中年男老師簽字。
這男老師看上去五十多歲,穿著條紋polo衫,地中海發型,臉上皺紋不少,正眯著眼睛盯自己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