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_人無信不立(1 / 2)

下曲陽縣城,作為黃巾軍最後一個據點,城中雖號稱有黃巾軍十萬,但由於天公將軍張角、人公將軍張梁皆死,廣宗城被攻破,下曲陽已是一座孤城,全軍自地公將軍張寶以下,盡皆處於悲慟和惶恐之中,士氣軍心都無決戰準備,戰爭前景可想而知。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皇甫嵩率朝廷大軍與巨鹿郡太守郭典所領郡兵,抵達下曲陽,則更是加劇了城中的無助彷徨之氣,城中甚至已出現兵卒逃亡事件。

黃巾軍勢盛時,八州並起,內外俱發,攻陷州郡,驅殺官吏,何等輝煌?如今窮途末路,隻存一座孤城,縱然天地廣闊,張寶也已失去撤退之心,守著孤城,幾乎是在坐地等死

初冬時節,冀州中北部,天氣已極為寒冷,下曲陽城南三十裏處的開闊地帶之上,營盤羅列,漢軍近五萬大軍,正在休整備戰,等待著與敵人的最後一戰。

皇甫嵩大帳之中,四個紅通通的火盆,將大帳之中烤的暖烘烘一片,人在其中,都禁不住犯困。

皇甫嵩、郭典、陶謙、傅燮、閻忠幾人,正在地圖前商討攻城之事,周琛則手端飛鳳盔,垂眉閉眼,站在最後麵,默不作聲。

或許是帳中太過暖和,又或許是火盆中的碳味所致,周琛竟感到有些頭暈困乏。

“公璞,你不是素來智謀百出麼?今日卻為何一言不發?”私下議事,皇甫嵩並未呼周琛的官名,而是親切的呼他字號。

“回將軍,末將頭暈,今日實在無策可出?”

皇甫嵩可以‘不恥下問’,對下寬和,周琛卻不敢托大,雖說不是在中軍大帳,但當著郭典、陶謙、傅燮等人麵,商談軍事,稱皇甫嵩老師,周琛還是怕再遭人非議。

他生性穩重,但不代表他喜歡這種處處謹小慎微的行事風格?但若因為不拘禮節,而阻擋了他升官,他就不得不裝一裝了!周琛本來以為,升任都尉極難,他在廣宗立功雖大,但還不足以升任都尉,這才未得到擢升。

未料,軍中近日風聞,皇甫嵩恐遭人議論,才壓著他不升。周琛雖未放在心上,但還是覺著,無論是為了皇甫嵩的聲名,還是為他的官途也好,最好還是在外人麵前,注意一下,與皇甫嵩保持距離較好。

皇甫嵩見多識廣,見周琛稱他將軍,又如此神態,已然明了,眉頭微皺,不禁不喜道:“如今既非中軍議事,又非軍前會議。不過是私下商量,你何須如此謙恭?莫非是怕遭人議論,我不擢升你麼?”

周琛嘴上不說,心中確實有這種想法,皇甫嵩既然毫不避諱,當著眾人麵上說出來,那他否認,倒是顯得不夠坦蕩,當下也不掩飾,恭敬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外舉不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將軍若賞罰分明,何獨末將不公?”

皇甫嵩見周琛神情平靜,言語卻是犀利,句句在理,指他內舉避親,賞罰不公,不怒反笑:“你既不能自省其過,那本帥作為老師,便今日明責於你!”

說罷,皇甫嵩陡然麵色一肅,直視周琛,當著眾人,聲音提高道:“與友軍爭功,造成摩擦,此為一;身為別部司馬,獨領一軍,不在中軍督戰,卻隻知衝鋒陷陣,此為二!有此兩失,功勞再大,本帥如何擢升你?你捫心自問,本帥擢升你為都尉,統領一營兵馬,你是本帥,你會放心麼?”

周琛本以為他句句在理,皇甫嵩無法反駁,未料到如今對方反過來將他一軍,每一句都言之鑿鑿,使他無法反駁!

都尉統領兩千人至五千人不等的軍隊,需與其他各營協同作戰,或者獨當一麵。注重的自然更多是統兵指揮才能,而非率隊衝鋒,殺敵陷陣的本事,皇甫嵩不提拔他,真正的原因原來在這裏!

周琛恍然大悟,心中震動,頓時幡然悔悟,趕緊上前單膝跪地,恭敬道:“學生駑鈍,若非老師點醒,仍在自誤。多謝老師。”此刻卻是不再稱將軍,而稱老師了。

郭典、陶謙、傅燮、閻忠等人見皇甫嵩教訓學生,不好在一旁看著,也都隻好起身告辭而去。帳中一時隻留下皇甫嵩和周琛二人。

“你起來吧。”皇甫嵩也不扶周琛,自顧自坐於案前,淡淡道。

周琛此刻明白皇甫嵩對他栽培教導的一片苦心,愈發感激,慢慢站起身來,不禁慚愧道:“學生糊塗,請老師責罰。”

“不用說這些。學生若是沒有錯,還要老師作何?為師教導你,也隻是做老師的本分而已!”

皇甫嵩大手一揮,長呼一口氣,不由歎道:“我是為老師,自然不會讓學生良才美質墮入歧途。又如何會故意打壓學生?身在行伍,貴在要有悟性。秦之白起,從未師從何人,更未學過兵法,一生大小數百戰,從無敗績,自一名小兵,做到秦國上將軍,六國聞聽白起之名,皆不敢與秦交戰、為敵。如此將軍,可稱國柱。其兵法亦是領悟摸索而出。兵法之道,貴在心傳。要是能學來,自商周以來,多少征戰,知兵成名者,為何不過數十人?佼佼者,卻為何不過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