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林姑娘(1 / 2)

神京城內,有條寧榮街,街內有座榮國府,府內正堂是“榮禧堂”,堂東廊有三間小正房,乃當家夫人居息之處。緊挨正房有小小一處房室,乃當家老爺侍妾趙姨娘居所。

這日天氣清朗。趙姨娘侵晨就起了,在窗下對鏡梳妝。小丫頭吉祥正往趙姨娘鬢邊插了一支金絲攢珠壓鬢釵,笑道:“聽小廝說今兒林家大姑娘就到京了,姨奶奶可要好好裝扮裝扮。”

趙姨娘撇了撇嘴,啐道:“你懂個屁!太太今天必定不自在,我還能得了好果子吃?你倆也把皮繃緊了,別到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然後吩咐另一個正在熏衣服的丫頭:“吉利把去年冬天那件灰色的撒花褂子找出來,少不得今兒個要老氣一把了。”

那叫吉利的丫頭把熏好的襖子給趙姨娘穿上,忙忙的打開櫥櫃找那件石青色小褂。

剛剛穿戴梳洗完畢,正要出屋門,迎麵走來一婦人,穿蓮青色鬥文對襟褂子,配上秋香色窄裉襖,越發襯老了十歲。

吉祥吉利忙行禮:“周姨娘早。”

周姨娘與趙姨娘目光一碰,彼此會意,匆匆結伴趕往夫人正房。

正房外麵打門簾的小丫頭子手放在嘴邊,做了個“噓”的動作,兩人知意,輕輕走到廊簷底下站著等。

不一會兒,夫人的兒媳婦李氏和侄媳婦王氏也進了院門。趙姨娘和周姨娘忙從廊簷下走出來,李氏笑著問好:“周姨娘,趙姨娘今兒早。”王氏學名王熙鳳,是大房長子媳婦,又是夫人的內侄女,向來不把周趙二人放在眼裏,隻當沒看到。

周趙二人忙笑道:“大奶奶早,二奶奶早。”

剛好這時小丫頭子打起簾子,四人魚貫而入。

趙姨娘綴在最後,隨眾人行過禮,她自覺跟周姨娘一左一右侍立在夫人兩旁。

當家太太王夫人坐在正麵炕上喝茶,飲畢,帶著李王二人去上房給老太太請安去了。

趙姨娘才舒了口氣,向炕邊椅子上坐了,周姨娘忙拉她:“你少偷些懶唄!咱倆去耳房打絡子去。”

趙姨娘隻好跟她一起出院來,轉到榮禧堂東邊耳房。原來當家夫人時常居坐隻在這三間耳房內。

兩人進了耳房西間,坐在炕上打絡子。一條蔥綠柳黃連環絡子都要結好了,才聽到外麵小丫頭子們亂跑著說:“太太下來了。”

趙周忙起身,迎出去了。

王夫人直接進了耳房東間,後麵跟了有一二十人,安坐畢,趙姨娘忙端了炕桌放到臨窗大炕上,周姨娘笑問:“太太是這會子用飯,還是先處理事情?”

王夫人擺擺手,道:“不過是些瑣事,你們都直接回了二奶奶,讓她裁奪罷了。”說完讓李王回屋吃飯,不必再來了。

周姨娘衝外麵說了聲“擺飯”,丫頭媳婦們才漸漸散出。兩個婦人捧著大漆捧盒進來,趙周二人於旁布菜。寂然飯畢,王夫人漱口盥手後,才道:“你倆也去吃飯罷,今日林大姑娘即可進京,我要去老太太那邊,你倆飯後自在屋裏歇息吧。”

趙姨娘想說幾句閑話湊趣,看王夫人臉色不虞,也不敢輕狂,老老實實跟周姨娘一起走了。

臨到自己屋裏,趙姨娘笑道:“周姐姐用完飯就來我這坐坐,一個人也挺沒意思的。”

周姨娘答應一聲,輕飄飄地走了。

趙姨娘進了小門,院中間是用小石子漫的一條羊腸小路,一邊種著幾株桃花,另一邊用葡萄搭成一溜廊架,架上綁了個小秋千。

小吉祥早領了四樣份例菜,都裝在小捧盒內,見趙姨娘進屋盥手,她忙擺上炕桌。

今天的份例菜是一碟五香豆腐幹,一碟水煮雞蛋,一碟藕粉桂花糖糕,一碗炒雞瓜,一碗新蒸的大芋頭,並一碗熬得爛爛的花生紅棗桂圓粥。

趙姨娘便問:“環哥兒吃過了沒?”

環哥的奶娘孫媽媽在西間屋裏聽到了,忙回:“哥兒醒來沒看到奶奶,哭著要找,我剛才已喂了一通,哥兒又睡了。”

趙姨娘聞聲早掀開簾子進來了,隻見床上四仰八叉躺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子,睡得正香。

趙姨娘吩咐環哥的丫頭小鷗在這守著,對其他人道:“大家都去吃飯吧。”

眾人知道趙姨娘用飯向來不用人伺候,聞聲都退出去。

趙姨娘用了一枚雞蛋,夾了幾筷子雞爪,把粥喝完就不吃了。她笑道:“還剩了這許多,小鷗你把這碟糖糕給我兄弟送去,他從小愛吃甜食。其他的收拾下碗碟送回大廚房,你再去吃飯。”

小鷗一聽,知道這是讓她把剩菜拿回家的意思,也不道謝,紅著眼圈給趙姨娘行了一禮,先找了一個小掐絲盒子裝糕點待會兒送到趙姨娘弟弟趙國基家裏,再把雞蛋豆幹等拿紙包起來,塞進自己懷裏,留給自家病爹吃,最後把碗筷摞到捧盒內,一手一盒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