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古人的孩子,並不止我們六個,還有一個,但他生活在美國。
他的名字叫楊杲,哪怕隻看看《隋唐演義》,你也會記得這個名字。
是的,他是楊蕾同父異母的弟弟,雷局長……不,隋煬帝與蕭嬪的兒子。
梁所長在救回他父親那年,曾經向楊杲承諾過,不久就讓他和父親見麵。梁所長說話算數,甚至,兩年之後,他幹脆就把楊杲帶回了現代社會,因為蕭嬪去世了。
楊杲來現代社會那年才十四歲,起初他住在雷局長家裏,那時候楊蕾已經去外地上大學了,多一個小孩子在家並不麻煩,況且他是雷局長的親兒子。
因為非常不適應環境改變,楊杲幾乎無法去普通學校上學,之前嚐試了兩三次都失敗了,楊杲從學校裏逃出來,因為同班的孩子覺得他“年齡太大”又“笨頭呆腦”。
楊杲對現代人群也始終存有疏離感,連超市都不肯一個人去,必須雷局長天天陪在身邊才行。我爸說,雷局長自覺得對不住這孩子,所以一開始對他百依百順,包括簡阿姨,也完全按照小孩子的意願辦,畢竟他的生母剛剛過世,自己這個“繼母”怎麼都不好拿腔作勢。後來梁所長注意到這種狀況,他覺得這樣非常不妥,因為雷局長始終陪在孩子身旁,所以一遇到困難,孩子就會返回頭向“父皇”求救,他認定隻要自己做個乖孩子,“父皇”就應該替他解決一切麻煩。雖然改變了時代與身份,但這個始終在“父皇”庇護下的孩子,如果再不讓他自我成長,往後可有的麻煩。
他和雷局長商量之後,決定把楊杲送去美國,他的舊日老友在加州經營農場,梁所長希望把楊杲送到那兒去,國外學校的包容度大,對保護隱私的強調也超過國內,對身世傳奇的楊杲的傷害性會小一些。
而且隻有放到雷局長看不著、管不了的地方,孩子才能獨立成長,畢竟他都快十五歲了,這麼大了還成天離不開父親,再不改這孩子就真的廢了。
雖然萬分舍不得,但是雷局長明白梁所長說的有道理,他和楊杲承諾,每年自己都要過去看他,或者隔幾年就把他接回家來住,這才勉強止住男孩的嚎哭。
於是,楊杲就被送去了美國。
梁所長的那個舊日好友姓歐文,大家都管他叫“老約克”,他的妻子一早過世,隻留了一個叫蒂娜的女兒在身邊,才十二歲。
楊杲是如何在美國開始他的新生活的,這個我並不清楚,現在想來,那恐怕也是萬分艱辛的一件事,畢竟他隻有在隋末的“皇子”經曆,因為雷局長全家的過度縱容,楊杲在現代社會過了半年,甚至都不會說普通話——他始終和雷局長夫婦用隋朝語言交談。
而我所知道的是,一年之後,雷局長去美國看他,甚至因為英語的發音不夠地道,而被他這個隋朝兒子善意地嘲笑過。
短短一年時間,楊杲就變成了一個美國孩子。
楊杲完全適應了當地的生活,這讓雷局長和簡阿姨萬分放心,梁所長和楊杲約定,要他半工半讀、在“老約克”的農場裏打工來支付他的生活費用和學業所需的雜費,所以後來,雷局長給兒子留學攢的那些錢,一分都沒用上。
楊杲在美國念完了中學,又接著念了大學,他學的法律,最後在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找了份工作。雷局長曾問他要不要回國工作,楊杲說他不想回來,那年他在做見習律師,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了。我爸說,那孩子已經完全適應了國外的環境,再回來就又得脫一層皮。
雖然不想回國定居,但是楊杲隔一兩年就會回國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等到他工作了幾年之後,楊杲就把女友也帶回家來了。
他的女友就是“老約克”的女兒蒂娜,那個從小做他玩伴和“工友”、在他躲在穀倉裏哭泣時去看他、一點點幫助他順利適應美國生活的女孩子。
我媽說,雷局長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要娶一個金發碧眼的“洋妞”,不過在簡阿姨看來,蒂娜反而是最適合楊杲的伴侶。
他們從十幾歲開始,就生活在一起,以孩子的獨特方式互相磨合,逐漸形成了良好互助的相處模式,後來雖然漸漸大了,彼此間仍然像最初時那麼真誠,因為了解了楊杲的一切,所以蒂娜比其他女孩更懂他,也更願意珍惜他。
他們在楊杲27歲那年結婚,楊杲把妻子帶回國內的那個春節,連楊蕾都回來了,這一家人頭一次如此齊整的“團圓”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