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狼狽為奸(1 / 2)

黎明時分,隔壁已有了動靜。

估計是喬山魁那些個胡人的早餐時間到了。

這意味著,魏閔上演“人獸搏鬥”的表演時刻也該到了。

果然,鐵柵門“咣當”一聲響,又衝進來一頭野獸。

不對,竟是兩頭野獸。

兩頭餓狼!

這是魏閔的第一感覺。

經仔細打量,這兩頭野獸,通體毛色淺黃,體形龐大雄壯,目露凶光,形似北涼草原上的草原狼。

隻是,這兩頭狼的姿態有些奇怪。

其中一頭狼的前肢特別短小,竟然爬在前麵這頭狼的身上,似乎是要依靠前狼的幫助才能獨立行走。

魏閔拍拍腦袋,終於想起來了。

這是“狼”與“狽”。

畢竟魏閔的二叔是“老獵神”,小時候常跟魏閔講述打獵故事,據說過“狽”,是一種狐狸與狼雜交的稀有物種。

狽天生前肢短小,無法獨立捕食,要靠狼群幫扶生存。

甚至獨立行走,也得靠趴在一隻狼身上才能行動。

但是“狽”的智商,卻是異常發達,極為狡猾,是狼群中的“軍師”,往往狼群中的頭狼,也要聽從狽的指揮。

而狼群,僅僅是狽的捕食工具。

此時,那隻餓狼正齜牙咧嘴,衝魏閔咆哮著,隻是不急於攻擊,似乎需要等候身後的狽“發話施令”。

而狽瞪著幽綠的雙眼,審視著魏閔。

目光中透出的陰森恐怖氣息,如同在默默計算著,眼前這獵物,還能活多久!?

短暫的目光接觸,已讓魏閔打了個寒戰。

這狼狽果然不好對付啊,一頭凶狠異常,一頭狡猾無邊,簡直是動物界“靈與力”的最佳拍檔。

也隻有喬山魁這個老變態,才會弄來這麼些變態獸類。

“嗖”的一聲。

鐵柵門外扔進來了一個圓形盾牌。

魏閔看了一眼,失望地對著壁孔叫道:“我需要一把刀!要長一點,鋒利點。”

壁孔中傳來嬉笑聲。

給你攻擊利器?

有可能麼?

做白日夢!

這幫胡人隻想看你如何被狼狽分屍,丟塊盾牌下來的目的,其實,隻是希望“表演者”不要死得太快,能與凶獸玩上幾個回合,增加點樂子而已。

魏閔知趣地搖了搖頭,也就這麼一說。

就當說句廢話,發個牢騷罷了。

餓狼抽著鼻子,似乎嗅到了肉香味,正眼巴巴地望著地上,那塊昨日喬山魁扔下的烤羊腿肉。

魏閔也望了一眼那塊肉。

就在不遠處的牆角,若不是這頭餓狼惦記著,自己都差點忘了,心想你要吃就吃吧,填飽了肚子也許就不那麼凶了。

然而,餓狼僅僅隻是望著肉,一邊流著哈喇子,垂涎欲滴,卻絲毫沒有去吃肉的行動。

魏閔立即明白了。

這頭狼還沒有收到狽的指令,不會擅自行動。

而狼背後的狽,仍然狠狠地盯著自己,似乎在評估,連你都不吃的東西,我們會吃麼?

果真是狡詐、多疑!

這便是狽的天性了。

雙方對視了好一會兒,狽敲了敲狼後背,餓狼接收到了指令,張著大嘴便朝魏閔撲將過來。

魏閔就地一滾,躲過狼撲。

並隨手撿起了地上的盾牌。

餓狼轉過身子,惦著爪子,緩緩向魏閔靠近。

魏閔忙手持盾牌護住前胸,但盾牌很簿很輕,不太厚實的樣子,沒有帶給自己絲毫安全感。

細看之下。

盾牌是由藤和竹篾兩種材料編紮製成。

魏閔記得曾看過的某本雜書中,對此盾有些記載,此盾最初是巴苗族胡人的製式兵器,後來製作工藝傳入到北涼族胡人軍中使用,稱之為藤牌。

若是上等的藤牌,製作工藝極為複雜,骨架要采用森林裏手指粗細的老藤,一根根盤起來,再用結實的粗竹篾,穿梭在老藤之間緊密編紮,然後用桐油浸透,最後還要采用半球形的鐵片加固。

相比中原兵士使用的木製盾牌,藤牌更輕巧,也更堅固耐用,不但能抵禦刀劍和利箭的砍刺,還具有彈性,能減緩衝擊力,算是一件防禦的佳品。

可惜,魏閔手中的藤牌,卻隻是一件殘次品。

而且非常破舊,甚至牌麵上,還有多道被刀劍砍擊過的裂痕,不少藤條和竹篾都已斷裂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