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後廚,孫海考慮了很久。
終於決定做一道特色名菜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
它曾被列為清宮禦宴滿漢全席頭牌,有華夏第一湯的美譽。
製作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瑣,
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底。
孫海已經沒有退路了。
如果在達不到7分。
他是真的沒臉再去見師父了。
佛跳牆所用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
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等。
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
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
再彙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
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
通常,一般的飯店是不會做這道菜的,
一般準備食材就要花費好長時間。
不過,好在後廚裏這些東西都有。
平常偶爾也會客人去點這道菜。
但是,想要做出新意來,就比較難了。
孫海清楚,如果按照傳統做法。
這道菜最高也不會達到5分。
這一次他決定,劍走偏鋒。
做一道,改良版的素食佛跳牆。
用麵筋做的佛跳牆!
當時,他說出這個主意的時候。
後廚的好多廚師都驚呆了。
用麵筋做的佛跳牆?
很多廚師聽都沒聽過,更不要說做了。
但孫海已經沒有退路了。
這道菜算是王老的壓箱底功夫之一。
當年,據說曾用這道菜作為國菜,來招待過各國元首。
接下來孫海用麵筋煎、炒、烹、炸。
炮製成具有海參、鮑魚、魚翅、幹貝等特色的20多種口味。
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酒壇子裏。
最後用香菇熬製高湯,加入適量鬆茸調味料。
再加入紹興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
再把壇口用蓋子密封起來蓋嚴,放在火上加熱。
用火也十分講究,需選用木質實沉又不冒煙的白炭。
先在武火上燒沸,後在文火上慢慢煨半十多分鍾,這才大功告成。
佛跳牆的做法不難,流程基本沒什麼變化。
難的是把握火候,和加入佐料的時間和分量。
但這些對孫海來說,並不困難。
他手腳麻利,很快一大壇出鍋了。
他小心翼翼的把做好的佛跳牆裝進一個砂鍋裏。
然後,便把這道菜端了上去。
一旁的食客們,看到這種情況,頓時圍了過來。
紛紛猜測著那砂鍋裏麵做了什麼樣的美食。
“好香啊,這裏麵到底做的什麼東西?”
“我聞著像魚翅和鮑魚,應該是做的海鮮吧?”
“不對,我怎麼聞著有蹄筋、花菇的味道!”
“您們肯定都錯了,我聞到了雞、鴨、羊肘和排骨味道!”
“我去,不會是一鍋大雜燴吧,怎麼那麼多種味道”
食客們的興趣立刻給勾了起來。
一道美食,居然有十幾種的味道。
他們真的猜不出來到底是什麼菜了。
“林師,還請您指點一下!”
孫海把砂鍋輕輕地放在林凡的麵前。
林凡神色一動。
沒想到他竟然做了這道菜。
“用麵筋做的佛跳牆,我已經好長時間沒吃過了”
此言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