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守春買了一本書,她把書放在車上,想著沒事的時候翻出來讀幾句。可惜書買回來之後,她隻翻了幾次之後再也沒有動過。
這天,她忽然想起這本被她丟在角落的書,於是把書找了出來。
她坐在駕駛座上,捧讀起來。
在江守春小時候,她還是讀了很多書的。記憶最深的是,她初中時候有個書販子來學校擺攤,她望去,發現除了那些她聽都沒有聽說的作者,隻要帶點名氣的書,她都讀過。
在她還是小學的時候,她的媽媽媽咪明碼標價,一本書二十塊錢,於是江守春為了更多零花錢讀了好多書。
在她上中學的時候,她的媽咪每個月花在書上的錢有一千塊錢左右。媽咪是個愛書的人,她為此專門騰出一間屋子,來保存她的書。
自從江守春選了理科之後,她就很少讀書了。上了大學更是沒有時間讀書。
前段時間,媽咪還問她,想不想去北洲大學的文學係讀研究生,媽咪和文學院的院長是知己。江守春想去嗎?想。可是她能去嗎?她不知道。
她丟了好幾年,這幾年她隻字不進,毫無文學素養的提升。
同齡的人閱讀量已比她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她還停留在高中她自己捧著古漢語詞典背的時候,她早已經忘記自己當初那麼熱愛閱讀,熱愛寫作的感覺。
高考畢業填誌願的時候,江守春跟著媽媽媽咪轉了那麼多的大學,招理科生的文學專業少之又少。
江守春還記得,媽咪握著她的手跟她說對不起的樣子。
可是,又有什麼用呢?這三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當初選擇理科的時候,江守春不也點了頭嗎?媽咪說理科好找工作,而且之後大不了還可以轉文。
江守春那時候文科排年級第四,理科排年級第九十八,可是班主任也笑著對她說,希望她能夠學理科。
那時候的她是那麼有天賦。即便後來到了大學,江守春也總是能夠在政治科目上考取滿分。
她讀書一目十行,泛讀兩遍就能記個大概。
可是,她關於文學的一切好像一塊石頭,磨著磨著,就全部沒了。
沒了迸發的靈感,沒了突然的語句,最重要的,是她少了好奇心。
過了快要十年了,二十七歲的江守春終於後悔了。
這些年,她越是看風景,心裏麵就越是空虛。她感覺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理想,找不到自己的希望。
她大學的時候還倔強地讀過一些書。
那些關於美的闡述讓她心弦震顫,讓她與之共鳴,每當她看見青山,看見綠水,她都會感到一陣莫大的空洞在心頭。
江守春的人生做過很多選擇。
選文理科,大學填誌願,本科畢業選方向。
她好像都做了正確的決定,可是又好像都做了錯誤的決定。
媽咪總是說,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江守春那時候不理解,現在還是不理解。她愛自己的媽咪,可是也報怨自己的媽咪,讓自己終於變成凡塵中庸俗的人。
二十二歲的江守春在迷茫之中接受了這樣的自己,二十七歲的江守春大概也沒辦法逃離。
捧起這本書前的江守春已經快有兩年多沒有讀過書。
這書,還是她一次無意識路過書店買下來的。
她記得高中有一年,媽咪的公司發了一張書店的儲值卡,卡裏麵有五百塊。
江守春拿著那張卡在書店泡了一整個暑假,有時候她也不是買書,她會在那一堆花裏胡哨的文具裏麵挑來挑去。
江守春如往常一樣開著車,經過她以前常去的那家書店。
書店邊上開了一家咖啡店。
江守春把車停在路邊。
她下車,走進那家書店。
書店裏沒幾個人,深處書架底下坐著幾個抱著書的年輕人。
她掃了一眼暢銷書架,發現自己連作者是誰都不知道。不過那頗具古早二次元畫風的封麵還是讓江守春識別出來,那是一本青春文學。
青春文學,江守春忽然輕笑了一下。
她想起來,高中的時候,她自己讀了幾本青春文學,被裏麵曲折離奇,痛苦輪回的劇情所深深震撼。雖然,不管她再怎麼震驚,這些故事沒幾年就被她忘記了,她記不住。
江守春走近了,拿起一本架子上的書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