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從胤禛繼皇帝位以來,前二年為了穩定皇權,他采取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法,大力提拔前朝官員,重用漢臣馬奇,張廷玉位列上書,牽製滿貴在朝廷的話語權。
鄂倫帶,皇十三子允祥,皇八子允禩也得到了重用,在往後的時間,雍正為了鏟除異已,先後以‘狂悖祖法’永久的圈禁了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
從上次的雲貴土司叛亂,雍正也看到朝廷對地方牽製有限,加上消息傳達落後,朝廷有可能指揮失誤而折損兵馬。
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製,雍正決定召開廷議會議,解決朝廷的後顧之憂。
早朝,乾清宮。
大臣們陸續的來到乾清宮,雍正著明皇龍袍從旁邊的側殿走出,對殿外侍宮侍衛招了招手,侍衛關上了兩旁的殿門。
“今天召集眾位,是商榷雲貴叛亂一事。”
雍正坐上龍椅,手握念珠,沉聲道:“好在現雲貴叛反已平,朕關於雲貴叛反的詳情,朕會派人去查。”
“今重要的事是,為了解決朝廷對地方的管理不足及不到位,你們商榷一下,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雍正道。
大臣們開始竊竊私語,有的說土司製是千百年流下來的製度改不得,有的是建議朝廷委任地方官吏,實行縣級製,有的則是一言不發觀望。
“商榷有結果了沒有?”雍正問朝中大臣道。
張廷玉為首的上書房臣工則一言不發,在觀望雍正,雍正也注意到了他們的表情,雍正一揮手:“好了,你們的意見我已清楚,我們聽聽上書房大臣有何建策。”
朝中大臣們立刻安靜了下來,看向廉親王八爺,允祀被他們看的不舒服,索性閉上了眼。
允祀的眼睛並未完全閉上,他在一旁觀察怡親王和漢臣的言語舉止,以及他想要說的。
“張廷玉。”雍正的目光看向張廷玉,張廷玉拱手道:“回皇上,土司製千百年流下的製度在我朝已經幹礙現生產的發展,朝廷應予以廢除,另尋良策。”
“加上土司世襲,地方一旦做大,朝廷的政策便很難在地方實行。”
“廉親王。”
允祀回過神來,拱手道:“回皇上,臣弟讚同張中堂的說法。”
允祀道:“土司雖千百年曆朝曆代大都實行管理地方,如果土司權利朝廷過於下放,就不利於朝廷管理地方,反而土司節製了地方官吏的權利。”
“至於有什麼方法去替代,現唯一方法的就是由朝廷委任和縣級製一樣,實行相同的製度。”
“當然,剛才我們提到土司是世襲製,如果這個官吏也是,那麼設不設縣級製就沒有了區別。”
“廉親王和張中堂說了他們的看法,你們也說你們的看法,那現在朕就說說朕的看法。”雍正道:“朝廷委任官吏也不是不行,重要的是這個官不能世襲,記得有個朝代他們實行了流官製來加強朝廷與地方的聯係,所以朕也想,流官製管理地方這樣是可行的,流官的任期可以變動,由朝廷委任當地官吏進行不定期任職,以防權變。”
“張中堂擬旨,命鄂倫帶任雲貴總督,總理雲貴事務,改土歸流在全國實行推廣。另一道諭旨明發各行省,讓他們也這樣做,有不足之處,上折子。”
雍正說完從龍椅走出了乾清宮,大臣們跪叩道:“恭迎皇上。”
雲貴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改土歸流的巨大聲勢,很快衝擊到廣西地區。[
雍正五年,清廷以威懾力量革去泗城土知府岑映宸的職務,在其屬南盤江以北地區設置永豐州,劃歸貴州統轄。
泗城土司政權的崩潰,震撼了桂西其他大小土司,土司們紛紛向清廷交出印信和兵器,“廣西諸土官自泗城之岑氏以下,亦先後繳敕印、納軍器二萬餘”,廣西西部的改土歸流因而很快取得成效。
雍正五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先後有泗城土府岑氏、東蘭土州韋氏、歸順土州岑氏、下龍長官司趙氏、恩城土州趙氏等,或被革除土職後遣送外地安置,或被降為佐貳後留居當地。
多數土司政權皆為流官體製所代替。同時,清廷又於雍正七年在右江上遊增置百色一廳,設理苗同知;又於雍正十年將康熙年間因土司絕嗣而由通判代管的鎮安土府升為流府,轄治附近各土目勢力,從而進一步強化西部地區的政治建置。
至此,行省便在府級政權層次上全部流官化,並在州縣級層次上大體完成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加強了朝廷與地方的聯係,解放了部分生產力,有利於當時的社會生產發展,也是中央皇權進一步加強的表現,也加強了與民族的管理,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封建國家治理的重要政策,有利於當地的發展。
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製度,也減少了地方的叛亂,有利於國家統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