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悠悠天將曉,荒山寂寂聽蟬鳴。
風清揚畢竟是一代宗師,製住了嚴浩,便沒有再過多脅迫,而是神色淡然地叫嚴浩隨他走,來到一塊光禿禿的大石上對麵坐下。
月光下,嚴浩依稀看清楚老人的麵孔,皺紋溝壑、年邁又不失伶俐威嚴。眉目如劍,卻有種說不出的慈祥、親切。這樣的麵容,和嚴浩記憶中已故的爺爺很像,讓人不由得想要親近。
風清揚也認真地打量嚴浩一番,柔聲問道:“你是哪個少林寺的,師傅是誰,來華山做什麼。”
嚴浩雖受製於風清揚,但沒有壓迫感,心裏放鬆了不少,聽風清揚問話、腦海中靈光一閃,回答說道:
“小僧是莆田少林寺弟子,法號‘言皓’。家師避世,不願名諱沾染江湖,小僧不便相告。在寺中,師祖曾提及武林秘辛‘葵花寶典’,特讓小僧來華山尋找,不免掩麵藏頭,得罪華山前輩,小僧罪過。”
風清揚又盯他著看了許久,麵色變得淩厲許多,又說道:
“貴寺前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已把它投入爐中火化,你師傅如何不知道,又讓你來自找沒趣。”
這番話,風清揚自然是難以信服的,嚴浩也早有準備,說道:
“家師年事已高,對寶典卻是念念不忘,犯了嗔戒,有損佛心。弟子伺候在旁,看在眼裏,不忍他老人家受此惡業,又聽聞、寶典在江湖中並未絕跡,遂來江湖中尋找,多方探聽才至華山。”
看風清揚還是有所懷疑,嚴浩又補充道:
“家師善武,幼年時常聽祖師提及葵花寶典,心埋禍根,如今風燭之年,塵心不泯,眾師伯曾勸戒說‘何必執著’,師傅卻答‘隻為執著’。弟子多蒙師恩教誨,敢冒天下不謂,願替師傅受戒。”
這段話,是嚴浩在一本佛經故事裏看到的,大意是,出家人不應該在凡塵俗事上過於執著,但又說,不經曆凡塵俗世就談不上真正放下了執著。佛經講的故事總是雲裏霧裏、相互辯證的,嚴浩雖然不太懂,但以風清揚的見識,應該會懂一些。
果然,風清揚思索片刻,已領略了幾分,歎一口氣,才說道:
“哎,世人多牽絆,出家人也不免小氣了,小師傅,你回去吧,不要再找了,這門功法邪門的緊,在江湖中已是幾經血雨,多染殺孽。與你們出家人無益,萬不可太過癡迷,舍本求末。”
嚴浩作揖、合十行禮,問道:“敢請前輩尊號,弟子與師尊提起時,該如何稱呼前輩。”
風清揚淡然一笑:“你師傅不願名諱沾染江湖,我一個糟老頭子如何不想清淨,快下山去吧,回你佛門,遠離這江湖修羅場。”
再拜禮作別,嚴浩辭別風清揚,匆匆下山。
朝陽初升,紅彤彤、江山無限,風清揚看著嚴浩匆匆離去的背影,又歎一口氣,江湖。
嚴浩說的話風清揚並不全信,但嚴浩說的那兩句辯證的“執著”問答,讓他唏噓不已,所以縱使嚴浩有所隱瞞,但佛性不泯,定然不是叵測之輩,便不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