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說法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雖然我是個無神論者,但本質上,我一個男生有些時候會怕黑、膽小。所以到了下午,當化院的大一學生們依照瞿大大的指示來到地下一層,瞿大大都沒有先敲定軍歌唱哪首,而是……可能她是把她認為細節的其一——兩首合唱的歌中間的過場詞是關鍵。
“總不能沒有過渡,一直悶頭表演吧?”那的確顯得我們有點呆,不過瞿大大習慣性地踮腳望了望我們這兩百來號人,我估計輔導員做這個動作也不是為了“已經想好用哪位同學,要用眼神切實鎖定他/她的位置”……
“章啟軒,就拜托你了。”
“嗯……哈?”我有點懵逼地望向前麵的瞿老師,舉手是聽到她的召喚的下意識動作,而手臂沒伸直則是顯得猶豫——剛才走神,雖然大致能明白她說的範圍在哪,但畢竟不是私聊啊,在場的人有這麼多呢,萬一胡咧咧一句,跑偏了……
“emm……對不住大大,剛才走神了,沒聽清你的要求,能再重複一遍嗎?”
同學一陣輕笑,輔導員是有點哭笑不得,倒也沒有認真批評,是把剛才說的話複述一遍大意……果然是要我寫一段過渡說詞,到時候唱歌的中段要誦讀出來,也是給後場人員幫我們換伴奏的時間嘛。
不過,畢竟這是校級活動,不是像院級那樣——能隨意一些。
“過渡說詞你可以自行準備,你是新媒體部《元素》電子刊登稿的作者之一,寫作水平我們是相信的……”
所以連帶著幫同學們做了決定是嗎?就沒有勝負欲強一點的同學想來爭一爭這個任務嗎?我覺得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願意把這項工作拱手讓人的……主要沒人主動提出“抗議”,我自己不好(約等於沒法)跟瞿叨叨推拒這件事啊……
“但其中有兩點一定要注意,一是措辭凝練,二是不能看稿念詞。”瞿叨叨像是回憶起之前詩朗誦比賽的時候,我(們)的表現。
“你那時如果能脫稿的話,有機會拿一等獎的好吧,這次不要錯失機會了……”
雖然同樣是我寫的,但詩稿跟過渡詞,長短差距明顯好吧!而且啥機會啊?拿高獎項的幾率降低,領導們因為我的說詞就決定了分發獎項的級別……這也太不切實際了吧?
當然這吐槽隻能在心裏說說,有了先前開小差的鍋,瞿女神能放過我?我已經自斷這條路了……
據瞿大大的說法,先唱校歌,再來一首軍歌的順序。我們應化係是想著唱《當那一天來臨》,因為軍訓期間唱過嘛,大家潛意識裏總希望唱自己比較熟悉的,免得到這時候還要新學嘛……
嗯,高分子的同誌們就是這麼想的:似乎挺多人沒學過,不會唱?那怎麼行?總不能就方便了你們,我們還得新學,唱得不好鍋還得我們背,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於是在經過一番短暫的爭執後……
“居然定了唱比《當那一天來臨》還要easy的歌嗎?!”
“我們的隊伍~像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你們是啥情況我不知道,反正我第一次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時候,還是在我年紀小、陪著爺爺奶奶看電視,奶奶跟著哼的。
第一反應就是好唱,調不高,不過以我當時的……童真的想法,好在沒有因為“簡單”,就誤以為是兒歌的一首。不然絕對會成為我孩童時期的一大梗,被血親們當作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吧,庫梭……
總之,這傳唱度的確要比《當那一天來臨》要高,不怎麼需要個人練習就能合練了,理論上省了一大筆時間……畢竟校歌有點美聲唱腔的意思,難度肯定要比軍歌更大的,東移西補,時間勉強夠用——輔導員是這樣理解的對吧?
“你們都要記好,畢竟是軍區領導加校領導都要參加,失誤當然越少越好……”瞿叨叨……雖然提出的解決方法有點機械、無情,但的確是有效的措施了,“個人對於歌曲確實不熟練的話,也就別逞能,大家代表的是整個學院,音量小一點,別人還是會幫你補足的。”
“瞿老師說得有道理,那不如我們把軍歌改成《團結就是力量》吧?”這時候無關痛癢地皮一下,活躍氣氛,我還是很喜歡的,“互幫互助,不就正好印證了歌名的意義嗎?”
“哦?那這麼快就明白了這些,你這次肩上的擔子就會重幾分哦。”瞿叨叨沒有正麵回應這句提議,提醒的是自己剛才的說法,“章啟軒,剛才我說的幫助生疏同學的‘別人’,其中也有你一個啊,最近注意保護嗓子,不要亂吼亂叫把它扯啞了,那就傷腦筋了……”
咿呀咿呀,怎麼兩天不到就變得樂觀起來了?不是還有閉幕閱兵式不開的風險嗎?合著躺平歸躺平,但壓力得給到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