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本質不該發笑的事情……(1 / 2)

所以說我在生活中不少時候是感性因子多於理性思考的——動不動腦子裏想的就是一些祝願成分,這便是我文藝2b屬性中矯情的一麵。通過思想境界的演繹能獲得自我滿足,但稍稍剖析一下就能發覺,對於自己的生活——至少是從短時間來看,起不到實質的回報、利好。

古人說“好人有好報”,這話裏就帶著挺重的玄學色彩。我自問是個好人,當然我不會蠢到“自認是好人,所以我的數學就不該考砸”的地步……但既然我喜歡語文,自然多少會帶有感性的一麵,如果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共情的那種感動、祝願,是很自然的,也不會圖老天什麼垂憐恩賜啥的……

我記得去年除夕,說來也快一年整了,我們晚上在半邊街附近的一家口碑還不錯的飯館,連同姑姑姑父,三家一起,吃了頓年夜團圓飯。飯畢作別,我和爸媽準備步行走一小段路,打車回家,途徑那段火車鐵軌,正巧汽笛聲嗚鳴,一輛綠皮火車從n市老站駛往別處,我突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莫名的、一時間難以描述的情感。

所以我停下腳步——當時我走在爸媽前麵,我閉眼默神兩秒後睜眼,見他們走到我前邊,偏頭,眼神透著些許奇怪地看著我。

“啟軒怎麼了?狀態不對,不舒服?”

我搖搖頭,目送列車消失在短短一段鐵柵欄的可視範圍,消失在夜色中,這才開口道。

“我是在祈願,希望那些在外務工打拚的人,直到回到家鄉進屋門,都能平安無恙。”我聳聳肩,“隻是許了這麼個願望罷了。”

我的語文天賦,從我母上大人那裏繼承來的概率比較大,她不是沒有感性、喜歡幻想的一麵,但……或許她當年是選擇讀文,對曆史的喜愛我覺得都勝過語文,大概她喜歡中國曆史,連帶著就喜歡那些古代那些文人騷客,喜歡古詩詞。培養了一點文學素養,曆史培養了她愛國情懷,使得她又對中國近現代的作家有熱情:樹人啊,郭沫若啊,錢鍾書啊……

咳咳,總的來說,雖說同是語文學霸,她生活中的性格是偏死板認真的的,我則是把幻想色彩也帶進了現實生活中——或許這也是母子倆有矛盾的原因之一。

所以當老媽剛才沒聽清我略低沉的嗓音說了什麼,老爸轉述一遍之後,她不置可否,轉頭繼續走。在她想來,大概就是覺得無用?老爸比個大拇指,也沒多說什麼。我跟上他們的步伐,心裏也沒什麼起伏:自己偶然的感動,分享與否是完全的自由,既然說出去了,心裏就該做好別人不感冒的準備。

這樣才不會搞砸還沒捂熱乎的感動,不是麼。

包括像之前“表麵上是李螢聽了我的建議,選擇了文科”,得知情況後,雖然沒有直接發條祝福信息,但當時內心還是有那種情感在的——這比祝願務工歸家人的那次……我自覺來得更泛更空吧,畢竟那是大集體這是個體,帶有“私”、“獨”的影響。

但起碼,自己偶爾產生浪漫、感性的情懷,對自己平衡心態是很有意義的。“鏡水”既然是我的人生態度,往嚴格上說是“標尺”,那麼想一如既往地履行是難度不小的事,有感性的情懷時不時地輔助在側,我也能邊走邊給自己“打氣”嘛。

又能說回到“麻木”的缺點了——不丟失自己感性的一麵,不就是防止“不仁”的最好武器嗎?

啊,我騎車的時候沒有開小差的,雖然大路上沒有結冰的地方影響交通安全,但剛才轉大道的那一瞬間失衡的後怕,讓我根本不敢稍微分神一點去想別的事情,緊緊盯著路麵、前方。我前麵想的都是在我到達學校,坐到座位的時候才開始腦補總結的……嘛,雖然因為今天的特殊性,我趴在桌上悶頭的時間並不長。

“今天果然是遲到者紮堆的一天啊……”假裝是被早讀鈴吵醒的……啊,其實不用假裝,可能我潛意識裏沒有困意的原因,是今天語文早讀,是我上台領讀而不是小熊。

剛才上講台,一眼掃去,四個空位,磊子也在其中。而當他從後門快步走進來……

吸引了後排附近人的注意,同時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心頭一突。

黛玉毀容了……這麼講那是誇張了,但一側臉塗了幾處藥水,其中兩處還貼了兩塊小紗布。遲到與否還不清楚,因為這肯定是到了校醫室處理了,其中花費的時間倒推一下,不知道黛玉能不能跨進校門。

“話說這波校醫……有、東西的啊?”是不是在家就預想到今天可能會有學生擦傷的事情,所以比以往還早一些到學校?

畢竟在我的概念裏,學校裏除了音樂老師比較閑,排第二的應該就是校醫吧?在春秋遊、運動會時期可能比較忙碌之外,其他時候和坐辦公室沒啥區別嘛。

emm……或許櫥櫃裏瓶瓶罐罐的藥水的氣味是不同點?

總之心裏小小地感激一波校醫,見後排都對黛玉問幾句,聲音沒大到影響整場朗讀的節奏,我想了想,也就沒走下台提醒。

本來是可以借此機會,和磊子也表示一下關心的,但想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