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憨批就是 隻有 我寄幾?(2 / 2)

其實這樣交流,用日漫的一句話比較貼切:“こうかつ(狡猾)”既然剛才說到了“不用拘束”、“更輕鬆”,作為接待一方的我而言,是不該用官方的口氣說話的——那不是很自然地模仿了老師的語氣,產生了壓力嗎?他們還怎麼放鬆下來?

“對了,我們還是互相做個自我介紹,初步認識一下唄。”

好在他們似乎沒有第一時間意識到我拋出來的壓力,一輪介紹過後,按照我剛才設想的劇本進行——我們整挺好,從課本的一些差異,到喜歡的歌手,再聊到興趣愛好……

一路上,我們這個小團體的氣氛挺融洽的,基本沒有無話可說的尷尬時段。不過如果是回頭再看的話,我當時的交流思維、具體的措詞,還是不怎麼成熟圓滑。

比方說課本的事,不怕你們笑話,我當年雖然看番,但還沒接觸到b站——同學之間聊天倒時不時有說起過,但我當年那手機內存……何況這點自覺我還有(主要手機下個b站,被爸媽查房我不就gg了?),想想我在一些方麵還是很單純的……

咳咳,我提到b站的意思是,如果我提早接觸到b站……的鬼畜視頻,說不定就能認識梁非……啊呸,是梁逸峰“銅活”,雖然他們倆都是香港人。

我那時的三觀無比端正,所以哪怕說起梁逸峰,腦子裏開始湧入“破恨南飛”的粵語發音,隻要能意識到我在幹什麼……

“肯定不能把鬼畜視頻的經過爆出來啊!”

再是喜歡的歌曲、歌手,我在主動引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也是沒能冷靜下來——把“喜歡”想得太簡單了,忘記哪怕香港已經回歸,由於“一國兩製”的限製,一些娛樂信息其實是不互通的,或者並不暢通。

“你們聽過許嵩的歌嗎?”

集體搖頭。

“呃,那李玉剛的呢?”

“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沒聽過他的歌。”

我“哦”了一聲,心情挺低落,因為問這個問題的心態是出於自己對歌手、某些歌曲的喜愛——純粹是想尋求共鳴,出發點是我自己。

要是放到幾年後,我的這種思維不就是黃教主的經典語錄之,“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話題一頓,我就記不得陳奕迅、Jay、楊千嬅……這些港台歌手,他們肯定認識肯定粉啊,聊他們的歌,不就有共同話題了嗎?

我表現得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了,也不太通人情世故:就算我對粵語歌不感冒,人家難得來一次內陸,還是幾百座城市中的一個——種種因緣巧合讓彼此相遇,時間還不長,自己難道就不能破例一次,把主導權交給他們?

“相互交流”嘛:“粵語歌我隻聽過陳奕迅的《浮誇》、《白玫瑰》,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你們在那邊有什麼好聽的歌能推薦嗎?”“英文歌我也聽過幾首,不過都是像《YesterdayOnyLove》、《MyHeartWillGoon》這種經典老歌,有沒有什麼好聽的流行音樂推一手啊?”

氣氛絕對比當時我們在車上唯一一次尷尬的局麵要好得多……交際能力還是有需要提升的方麵啊。

興趣愛好的話,體育項目男生都是羽毛球、籃球……以及相應的體育明星——又能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聊天套路上了。隻是男女之間……除了像平兄喜歡網球,喜歡小威、納達爾、費德勒,能在體育方麵扯兩句,聽聽劉亦賓和兩位靚女聊的:明星八卦,綜藝節目,穿著打扮……

談不上反感,但感覺插不上話,所以還是不去主動湊熱鬧吧。

我們算是提前吃飯,11點不到就到了飯店,包下了大廳近一半的席位。說來也慚愧,我對n市的大半地區不是很了解——這個“了解”是指我的方位認知。我對於自己之前到過的地方,印象都有——意思就“不是路癡”,但像“某某大道上有某家市內知名餐飲”,我是真不裝心入腦的。

就像那時,我悶頭吃了一餐之後,連抬頭看一眼飯店名字叫什麼的興趣都沒有——也許有人覺得我不正常,但我真是覺得無所謂。

“也許是菜品沒有讓我味蕾驚豔的部分,或者席間沒有出人意料的‘節目’吧……”

吃飯就沒有交叉入座的環節了,換位思考一下其實不難理解,“與同學交流一下方才與師大附中同學短暫相處的感受”,我能想到的、最顧及彼此感受的說法,應該就是這個了……

好家夥,還是自己無意識打了自己一巴掌——他們知道我們是附中學生,我們卻不知道何方神聖……(其他誌願者:別把我們和你混為一談!)

唉,我太南了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