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是學文科好還是學理科好?”
有一說一,當我晚上十點左右,剛寫完難啃的數學作業,伸了個懶腰,把書桌上放了許久不動的牛奶拿起,準備一分鍾不到噸噸噸幹完,把最後一門化學作業解決了,這一天就算完工了。哪知道在噸牛奶的一分鍾——就這麼短暫的暫停休息時間內,桌上傳來的震動、右手一側突然亮起的屏幕……
在房間不開大燈、隻有書桌的一盞台燈亮著,在缺少亮光的環境中,的確挺難讓我的視線不看它的突然“報告”哈?
配備手機是不稀奇的操作,哪怕是對我約束挺嚴的母上大人,在聯絡方麵也是開明的。不過僅限聯絡方麵啊——配的是家裏裝寬帶附贈的手機(好歹是觸屏的讓我心裏有所安慰),網絡套餐那是肯定不用想的,內置的遊戲也沒有。
所以我反利用這一點,想鍛煉自己的定力——盡量不受外因幹擾。QQ當然是在寫作業期間不開的,我也沒有隱身潛水的癖好……能亮起屏幕的,要麼是晚上的垃圾短信,甚至騷擾電話,要麼就是知道我手機號,又有比較緊要的事情,所以發信息給我。而我的電話簿裏存儲的號碼也沒那麼多,哪怕初中過後,同學錄裏也存了不少號碼,但……未必都要存進卡裏吧?
所以,李螢的來信——還是在我喝牛奶的時間裏,她主動給我發短信。這種巧合,讓我不得不……
emm……回想起來,我當時還真沒有半點振奮、欣喜的第一反應,有的隻是比較單純的好奇:她晚上要和我說什麼事情?
可能在潛意識裏,我已經定下了“她在高考結束之前不會想談戀愛,所以短信的內容就更不可能是她主動向我……”的概念,才沒有振奮、欣喜的表現吧。這自說自話好像有點……自怨自艾的小悲催?
“在嗎?”
“有什麼事嗎?”
好在我喝牛奶的速度是“噸噸噸”,要是在我喝牛奶的途中收到了開頭的那條短信,我想自己一定得嗆著,咳個半天。
看到開頭的內容,我腦瓜子嗡嗡的,思維一片混亂,幾個可能——哪怕隻是妄想中的想法——一時間都擠進我的腦子裏:她問我這個是什麼意思?是單純地問我的看法,讓我給一個意見參考?
可……我也不是她什麼人,選文理科這種……可以說是決定高考的方向,也就是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的人生方向。這種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居然要我給意見?!
啊……話不能這麼說,也許是我鑽牛角尖,偏頗地認為隻有男女朋友才有資格聊這種事。但在她的想法裏,我算是比較客觀、冷靜的人,李螢問這問題時,純粹是站在知心朋友的立場上,想讓我幫她——也許她自我意識裏,或者在發這一係列短信之前,已經和父母、閨蜜朋友商討過了,心裏已經有個方向,但還是缺少狠下心來拍板子的勇氣……
呃,要稍微調整一下說辭:或許最後問詢的人不是我,我隻是她選擇朋友之中的一個呢。但無論如何,在她問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就把所有雜七雜八的心思都扔掉,尤其自然而然冒出的、先啥都不管,想讓她選理科的念頭,我不輕不重地敲了兩下腦闊,果斷不能選它……
附中的高中部,老校區一個年級有十四個班級,在分好文理科之後,一般是三個班級會劃進文科班,畢竟附中還是以理科成績出名的,選文科的就相對少了。但也不是說附中的文科就差啊,還是挺全麵的,
在分科之前,李螢是在十二班的,而按照一般規律,最後三班是文科班,也就是說,如果她想讀理,那麼很大概率上,她會被重新分配——從三到十一,有1/9的概率會與我在同一班級重聚。如果我是對“緣”有那種執念的人,就該賭一把,信命運的安排,然後……
然後之後如你們所見,我是親手把這個想法掐斷在萌芽狀態中。
雖然在附中分科的曆史裏,理科學生人數都是大於文科學生的,“隨大流”也是一個常規的理由,選理科也是最不容易出錯的選項。但我……
既然她選擇了問我,就算不是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我也必須要慎重考慮,采不采納是她的選擇,但我必須做到客觀分析——一如她所期望我做的,對於態度方麵,這我有十足的把握。
“你的弱項在哪兒?”
我沒有隨意地、故作輕鬆地說句“看你,喜歡什麼、大學想讀的專業是什麼,就選對應的科目啊”……我雖然挺直的,但也沒到鋼鐵直男、直男癌晚期患者的程度吧?
一上來就把天聊死……人家既然肯給你發短信詢問意見,在信任你的前提下,自己肯定多少還存在迷茫吧?
而你大手一揮,“喜歡啥就選啥”,那不等於把問題又拋回對方了?搞不好自己還洋洋自得,實際上根本就辜負了對方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