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把從關羽軍中抽調的張南任為校尉訓練新兵,張南也不負眾望地提高了新兵的訓練水平,使張飛大軍可以比首腦們預想的更快地進入戰場。
“魏延,就要出兵交州。俺是主帥,陳到和劉封加入麾下協同作戰,趙累作為行軍司馬隨行。”
“諾。”
“按計劃馬良也應該以軍師的身份與俺們同行,但因為吳軍的緣故,馬良預計無法脫身。”
“那種情況下沒辦法啊。”
張飛把要出征的意思告訴魏延卻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悅。原因是被諸葛亮截留的馬良無法同行,當然這並不是諸葛亮在搗亂,而是因為吳國周瑜通知他將出兵荊北作為進攻合肥的佯攻作戰。
吳國在赤壁戰後就準備進攻合肥,麵對劉備對荊南四郡的占有,出現了主張廢除孫劉同盟、進攻荊州的聲音,孫權和周瑜為壓製強硬論,決定進攻荊北。
周瑜親自出使江夏,斷言進攻荊北是佯動,不會派兵荊南。但在孫權、周瑜力不能及的地方,不能斷言沒有人無視軍令,兵向荊南。諸葛亮對吳軍采取了警戒態勢,馬良也就因為這個任務,所以無法參與交州之戰。
“發牢騷也無濟於事,趕快進行準備。”
“考慮到後勤保障,五天後不是比較妥當嗎?”
“那麼五天後的清晨就上陣,將軍把消息告訴陳到和劉封。”
“諾。”
張飛定下出發日期,通過魏延傳達給麾下各軍。魏延當上副將後,事事一絲不苟,張飛對魏延完全信任。受此影響,他前世那種亂發脾氣的壞習慣也漸漸消失。
由於如期準備就緒,張飛軍如期出征江夏。計劃經長沙向桂陽南下交州。在交州,將蒼悟郡定為最初的攻略目標,計劃攻略完成後,以東麵的南海郡或西麵的鬱林郡為目標。
魏延知道韓玄對交州有所了解,所以建議張飛在長沙進行小歇,向韓玄進行情報搜集。張飛也認為與其盲目進軍不如提前了解敵人,同意了魏延的建議。
到了長沙,張飛陪同魏延與韓玄見麵。
“說現狀,交州是士燮所治,民所受之也。”
“那就沒有辦法進攻了?”
“如果將軍沒有正當出兵的理由,對方是萬不肯輕易妥協的,天下人也不會信服。”
張飛和魏延聽了韓玄的話後,很頭疼。與奉行善政、深受百姓愛戴的士燮打交道,必然會遭到百姓的反抗,可見其治下頗為有道。魏延認為,這成了留兵長沙想次優之策還是提兵到江夏的二選一。張飛對軍令並無固執之意,認為視情況而回江夏也是迫不得已。
“太守大人有何良策?大軍舟車勞頓卻無故回返實在是讓人無法釋懷。”
張飛想了想還是決定向對交州的情況有一定了解的韓玄請教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吾認為如果利用士燮的此時心態,不戰而將交州收入囊中也是可能的。”
“請太守教俺。”
張飛聽了韓玄的話差點手舞足蹈。本來想在前線揮舞蛇矛的張飛雖然有些不滿無法體會大軍交戰的快感,但不戰拿下交州就能保存兵力的想法還是獲勝了。
“說白了,士燮在是跟曹操還是跟劉皇叔上猶豫不決。”
“猶豫的理由是什麼?”
“曹操是將士燮任為交州牧,對他有恩,但曹操蔑視皇帝,又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可以說,他既對曹操抱有感恩之情,又對曹操懷有不滿。”
“俺們可是大漢王朝複興的最後希望劉皇叔的大年,代表的可是大漢正統。”
張飛的心思定了,決定派使者去蒼悟和士燮商量。成敗暫且不論,隻要能有一個與士燮交談的地方就可以了。
“進兵至州境遣使行否?”
“這才妥當呢,犯了境,士燮態度必定強硬。”
“太守大人不愧是棟梁之才,非常感謝。”
“張飛將軍,吾願給士燮寫一封勸降書信,請將軍代為轉交。”
韓玄也明白交州的重要性,所以他認為應該先於吳國,將其置於劉備的控製之下。幸好他與士燮有交際,希望能對大軍有所幫助,於是寫了一封信交給張飛。
張飛和魏延結束與韓玄的會麵回到駐地後就領軍發往桂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