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隻身上山入古廟(1 / 2)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太行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裏。村子叫陳家屯,不大,隻有二百來戶人家。

村裏有個陳老太,丈夫死得早,膝下無兒無女,十幾年前陳老太上山砍柴,在一堆雜草叢中發現一個棄嬰,孩子不哭不鬧,陳老太新生憐憫一想自己孤家寡人無兒無女便抱回家裏當親孫子養。起名陳浩,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陳浩也長成小夥子了!

這天萬裏無雲,陽光透過木窗灑在陳浩的臉上,陳浩翻了個身,繼續夢周公。奶奶的聲音像鬧鍾一樣“起來吃飯了,一會去山上打點柴。家裏的柴快燒完了”陳浩睜開慵懶的眼睛,撓撓亂亂的頭發,伸個懶腰,打個嗬欠道:“哎,知道了”一骨碌從床上滾下床。

兩碗玉米粥,一碟小鹹菜,還有。個煮雞蛋就是爺孫倆的早餐了。因為家裏沒有青壯年勞動力,隻有一畝地,院裏種些菜,養上兩隻雞,解決溫飽是沒問題的,加上陳浩進山砍柴偶爾捉個山雞野兔的改善夥食,日子雖然清貧但也過得下去。

“哐哐哐,哐哐哐”打鑼聲傳來過來,這是通知村民要開會了,窮鄉僻壤的支部大隊都沒有喇叭隻能這樣通知一家一戶派一個人去村東頭大樹下開會。

陳浩把整個雞蛋塞進嘴裏含糊不清的說:“這是怎麼了三天兩頭的通知開會,已經連著三天了”

“村東頭的殺豬的你二大爺四天前去隔壁龍王廟幫忙殺豬一直沒回來,你嬸子帶著孩子去問人家說當天殺完豬就帶著二斤下水回來了”二大爺叫陳誌強因為是屠戶三裏五鄉紅白喜事殺豬都會請過去幫忙。陳誌強人憨厚老實又是個熱心腸有求必應。主家除了給錢也多多少少給些下水,豬頭什麼的,因為這他家倆孩子從小不說頓頓有肉也是隔三差五就是一頓補了。

陳老太頓了頓又說:“有人說是他殺得豬太多報應來了。村裏人都去幫忙尋找,人沒找到陳鵬又不見了,三四天了倆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整得村裏是人心惶惶,天沒黑現在都不敢出門了。你今天去砍柴早點回來不行咱們就去支書家裏借點煤球渣。水和幹糧都備好了,日頭斜了就趕緊回家”

陳老太還想囑咐些什麼陳浩有些不耐煩的道:“行了奶奶知道了知道了,你開完會跟村裏上年紀的打會麻將我就回來了”

陳浩吃完飯收了碗筷,熟練背上柴架,繩子往腰間一係斧頭別上,帶上幹糧和水沿著小路上山去了。

到了山上陳浩輕車熟路找到一棵死樹,枯木不發芽,樹枝沒水分幹燥易燃,三下五除二就把柴架裝的滿滿都是。心想著日頭還早,看看能不能捉個山雞野兔的回去改善夥食。

想啥來啥,剛下樹就發現一隻山雞。

陳浩悄悄撿起一塊石頭“嗖”的一下沒打中,山雞受了驚嚇前邊跑,陳浩就在後邊追,常年跟山雞打交道的陳浩知道山雞雖然跑得快還會飛。但耐力不行。但是跑了兩公裏發現這隻山雞明顯沒有要停的意思。陳浩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罵道:“草,算你跑得快”

剛剛追的太投入根本沒發現剛剛萬裏無雲天已經從西北陰過來了,起風了,暴風雨快要來了。

陳浩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心想回家肯定來不及了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看能不能找個山洞避雨。

順著原路返回,發現越走越不對。陳浩有點不敢相信,這座山自己都快閉著眼睛走了今天竟然迷路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順著路一直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路口中間有座廟。

廟不大,門前舊楹聯紅褪墨殘但依稀可見。

上聯:廟貌垂千古下聯:金鼎篆煙浮

陳浩正在愣神這是什麼廟,豆大的雨點伴著電閃雷鳴落了下來。顧不上那麼多了避雨要緊。

進去發現別說神像了,連個畫像、佛龕都沒有。管不了那麼多了外麵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陳浩不由得打了個寒顫。摸了摸兜裏的洋火還在。在廟裏找了些幹草樹葉,還有砍得柴生個小火堆。頓時感覺有些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