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我有一個夢想(1 / 2)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能讓機器人代替人工勞作。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騰飛期,家裏雖然不富裕,卻並沒有受過窮,唯一的變故是在父母下崗後,姐姐為了讓家裏生活好起來,獨自一人跑到南方去做工。我們一家都是工人,我知道做工很苦,但卻不知道姐姐那種工是什麼樣子,直到我考上大學後,靠著打工賺來的錢南下,目睹了發達城市繁華的同時,我親眼見到了流水線女工的辛苦,她們八小時不停地擺弄著手裏的元件,用熟練的手工把一個個零件安裝成一個整體,循環往複。當時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機器能夠代替手工。我想過自動化、想過機器人,最終走上了人工智能研發這條道路。”

“我有一個夢想,讓人工智能真正地實現自我智能。我的運氣是很好的,我的生命裏有一群熱忱的人,他們都是有理想有熱血的青年,姚智宸雖然看上去不學無術,但是我們裏麵誰也比不上他,他有一顆堅毅的心,堅持的事就一定要做下去,他還很會賺錢,會談生意經,他僅比我們大一歲,對社會的認識卻比我們都要深,是他認準了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我們也就圍繞在一起幹了。最初我們是參加RobCup,但是在取得了冠軍之後,姚老大堅持我們必須盡早在社會進行實踐,因為時間不等人。他是對的,搶到了第一波浪潮的前麵,讓我們賺得了第一桶金,更讓我們實現了富裕的生活,但是那個時候我們都太年輕。在一片順境中,我們迷失了,不斷地犯著錯誤,最終差點犯下不可挽回的錯,如果那個時候就此沉淪,或許就沒有新追憶的今天,我心心念念的強人工智能也隻能如鏡中花水中月吧。”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用高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的父親因為中風病倒,靠著老母親的雙手去護理,但是她的年紀大了,越來越幹不動了,我們都知道護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是件多麼令人痛苦的事,我曾想過回家負擔起這一切,但是有人告訴我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我在其中迷茫了,什麼才是更有意義。姐姐什麼也沒說,默默的回家,並把我從家門重新趕回到團隊裏,我當然念念不忘我的妙妙,但是我也心疼姐姐,當我在臨港科技城看到醫護機器人時,我明白了這種意義。科技改變人類生活,這不是一句空話,一台能夠抱病人下床,並為病人活動身體、提醒吃藥的智能機器人能夠極大改善護理人員的生活狀態,還有輔助行走機器人、手術醫療機器人、盲人視覺處理器等等,都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而我的妙妙能做得更多,我很自豪。”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強人工智能引領時代發展,讓我的祖國走在時代前沿。什麼是強人工智能?這是一個加速與奇點的概念,我們認識強人工智能應該具備一定的初級意識。算法驅動著人工智能進行數據處理和資源分配,強人工智能時代可能產生的一係列社會風險,在強人工智能時代必然要呼喚新的算法規製模式,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因此,我把強人工智能定位成生命。這聽起來很令人匪夷所思,但這種定義並非從我們今天開始的,不同於主流人工智能的研究,我們所做的是把強人工智能由哲學化變為具象化的過程,具有思維的人工智能必須建立在生命的基礎上,思維再‘高高在上’,它也必須與生命、與生命生存的環境聯係在一起,這大概就是肉身和理智的關係,有人說我們在神話自己,其實並不然,50年前的人能夠想象今天我們僅用一部小手機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想見的人視頻通話嗎,當第一部科幻小說這樣描寫的時候,人們或許還在說:那是作家的想象而已,但是我們實現了,這是神話嗎?那麼又有人說,創造生命是上帝做的事,很遺憾我不是有神論者,但我也不認為我們是上帝,甚至連我身邊有一位忠實的信徒也不這麼認為。我們仍然從認知主義角度看待人工智能,關注的是人工智能體的感知和計算能力,我提出的生命是為了製造規則,使這種智能能夠與人類和諧的相處,而且能夠讓我們應用到對人類有利的服務。有人說既然人工智能那樣危險,幹嘛還要研究?我想說原子彈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它那麼危險,但它還是被製造出來了,直到今天人們對核應用仍然處於摸索狀態,它並不完善也不理想,甚至一場核災難催生了第三次機器人革命的浪潮,但是我們已經開始去探索更‘離譜’的可控核聚變,與人工智能一樣,我也不認為那是科幻。強人工智能作為一種能在世存在的新生命,我們必須相信人類不能主宰一切,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少的演變出對人類造成傷害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