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淺嚐輒止 vs 時間成本。(1 / 3)

與森分開後大概一個月,我都沒有再上交友網,人有些疲憊的感覺,而且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仔細篩選。最初還是看過資料,給每個人專門寫封信。後來基本掃一眼搜索出的結果,根據看過照片的第一直覺決定是跳過還是聯絡。而我也寫好了簡短的郵件模板,千篇一律發過去,等待有意的收件人回複,如此又能縮小一下選擇範圍。不過係統限製,每天也隻能發20封。這意味著,我不能由著自己辛勤工作,網站控製著相親進度。

如此下來,原本有些樂趣的選人過程,現在變得有點兒機械。從初次觸網,到現在,已經有2個多月了,我在思考自己用這個方式,最後到底會不會有收獲。我的憂鬱狀態已經基本消失殆盡,我又開始考慮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而不是整天對著電腦屏幕發著呆地打發時間。我想知道,我還需要付上多少時間。如果,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之後,我還是孑然一身,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又得到了什麼。

現在的心態較當初已經平和許多了。一方麵,是因為憂鬱症的消失。另一方麵,是因為,還有幾個對我頗有好感的男士與我保持著客氣而禮貌的聯係。我知道這種不遠不近的關係說明,大家手裏都不止一個,人人都希望手中有糧心裏不慌,人人又都害怕很快被套牢失去其他選擇的機會,畢竟中國人的因果報應心理讓人還是不太敢腳踩多船,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也讓我們無暇顧及多人。女人還好些,消費完了AA製,買的是自己的那一份;男人卻總有好麵子的,過程之中不免要搭上更多的金錢,存貨太多成本也高,最後是不是竹籃打水,誰都說不好。

“剩女”“剩男”是當下的流行詞。看報道說武漢的美眉啊、青島的哥哥啊,一年相親上百個,居然還是未果。原因是基本見過一個就淺嚐輒止了,帶著對第一個的不滿去見第二個,再帶著對第二個的不滿去見第三個,如此繼續,一輪過後發現第一個的好時,人家已經另結新歡了。我隻能說這些人真不愧是自己把自己挑剩的。人都想得到最好的,誰都能理解,問題是一次見麵能判斷得準一個人麼?一見鍾情是需要,但也不能就此拋棄了日久生情啊。

囧囧有神,饕饕不絕,婚婚欲睡,碩果雷雷—自行改造的這幾個成語我覺得倒很能形容網友相親的狀態。大齡網友見麵,不免有幾分尷尬,但還要瞪大眼睛讓別人關注自己,讓自己看清別人;遇上實在話不投機的,既然對方已經把自己請上飯桌,就隻好悶頭苦吃;每天結婚狂一樣,在網上搜羅到睡眼迷茫;也許折騰一大氣,最後見麵發現還需要自帶避雷針。

一轉眼,上半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真是不平凡,雪災、地震、奧運、樓市、股市,每樣都夠折騰,每樣都夠震顫。

有時看看周圍的朋友,相夫教子的大多是本科畢業工作不久就解決了婚姻大事的。我就想,自己這三年研究生讀得值不值。雖然是保送的,但23-26的妙齡時段,我就在吃喝玩樂睡大覺中度過了。學業壓力不大,自然也就優哉遊哉;社會觸角不夠敏銳,也不會想到結婚生子。

錯過了三年,不能再錯過三天,於是,重整旗鼓,整裝待發。

事不宜遲,我走馬燈似地過篩子,基本一周能見2-3個。海選完,就網聊,聊好的就見,聊不好的就刪。

一號選手是我媽朋友的朋友的兒子,跟我還是老鄉,居然還是校友。聊過之後方知,在某大型國企的他,工資其實還沒我高,工作也沒我閑。想結婚是迫切需要一個能把單身宿舍布置得溫馨、改變他一天三頓吃食堂生活、且將來能生孩子的人。見後小結:穩定,過於穩定,沒有情趣,無法激起我的熱情,大概將來拉上手的一刻就能進入左手摸右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