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命的聲音越來越多,到後麵,上萬名百姓異口同聲道:
“還請陛下傳下旨意,發兵玉華國。”
“對,我龍國不懼他玉華有多強大,就是我龍國戰至一兵一卒,誓死也要迎回聖子,他玉華武者在長安洛陽殺我龍國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
“開國三載,陛下為我龍國百姓做了這麼多,如今皇子不知所蹤,該到我等白衣百姓為陛下赴湯蹈火的時候了。”
李默看著麵前百姓的請命,一時間滿心疑惑,自己也沒說不滅玉華國啊。
正在此時,李太白走上前來,低聲解釋道:
“陛下,前日汝陽關大戰之事流傳到民間,百姓們得知玉華國有比我龍國武者高處許多境界的武者坐鎮,以為陛下對破滅龍國一事有所顧忌,這才能紛紛請命。”
李默一聽此言,趕忙按了按手,周遭瞬間鴉雀無聲。
“諸位且聽朕的一席話,這玉華國朕定是要滅,不但玉華國,就是那西域幾十餘小國,單憑斷我龍國商路一事,也要滅!”
“但是大家放心,朝廷現在有足夠的勢力,橫掃西域,蕩平玉華,所以大家為國效力的好心朕心領了,不過這找回皇子一事,朕自有打算,還請諸位莫要掛念。”
說罷,李默掃視了一眼百姓,劍指衝天:
“朕在此向我龍國子民立誓,兩月之內,將突厥以東的西域土地,收入我龍國境內,其次,再給朕半年時日,朕必將踏平玉華,帶皇子回國!”
李默此言一出,百姓們紛紛喝彩。
“陛下說我龍國朝廷有勢力,那必然是所言非虛。”
“如此看來,我龍國的疆域又要擴大了。”
“就是啊,西域那可是好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若是能收入我龍國境內,那我龍國一朝,必將是千古未有之大啊……”
“那諸位,今日便就此作罷,散了各回各家!”
在李默的安撫下,百姓們也就各自回家去了,群臣也各自回家休息。
第二日,晨鍾響徹皇城,百官依次上朝。
朝會一開始,李默先將政事托付與岑夫子丹丘生左右二丞相。
“二位丞相,朕此去西域,國事就暫且交由二相處置,除了繼續推行士農工商並舉之策,還要大力扶持工部的農具改良國策,農部的農事變革,也要加快推進!”
“但重中之重,便是工部的造船大業,以及冶礦煉鋼一事,務必要配合工部不惜一切代價,招募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建立專門的工坊……”
李默計劃這一去,就是一年半載,故而交代的很是細致,吩咐完國事,李默便看向薛嵩:
“兵馬大元帥薛嵩聽詔,此次西征,你任主將,即刻起從調動汝陽、長安、甘州三地各調十萬大軍,另帶足一百門紅衣大炮、床子弩,一月以後,務必集結於玉門關。”
薛嵩拱手領命,李默又看向武將一列:
“至於副領,就由秦方、岑參、程若冰、王仙芝四人擔任,其餘之人,做好馳援準備的同時,鎮守好境內各州。”
秦方四人一齊出列,拜謝聖恩。
點完兵將,李默又囑咐杜甫:
“杜大人,後勤調動一事,便由你武英殿主持。”
說罷,李默直接從龍椅上起身,肅穆道:
“三日後,朕將親隨大軍,同去玉門關,到時暗閣張大人和乾坤閣李大人也與朕同往,退朝!”
說罷,李默便消失在了群臣的視野中。
自家陛下做事雷厲風行眾臣都是知道的,但他們著實沒想到,自家陛下這次竟然如此決然。
三日後就要發兵!
日升月落,三日眨眼便過。
汝陽校場上,李默站在點將台上,慷慨陳詞,眾將士一聽這次是去西域開疆擴土,建前無古人之功勳,一個個不但不抱怨征途之艱辛,相反他們甚至比將領們還激動。
因為他們自從為龍國衝鋒陷陣,就一次也未輸過,而且他們還有紅衣大炮壓陣,根本就無所畏懼。
更何況此次,乃是龍國天子禦駕親征。
在李默身後,除了張旭,李太白,以及秦方幾個將領,還有一人甚是引人注目,那邊是身著鎧甲,英氣逼人的龍國皇後,顧惜雪!
大軍開拔,
一路都是急行軍,自從全國官道大修,軍隊調動起來十分之快。
加之沿途州府全力配合,一月之後李默便帶著汝陽十萬大軍在玉門關下與長安和甘州的二十萬大軍彙合,
總兵力達到了三十萬!
。您提供大神五加啤的文娛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