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改變(1 / 2)

改變

坤甸、東萬律也熱鬧起來,一隊隊的車馬裝運著船隊卸下的貨物,運進倉庫、工房。賬房裏劈裏啪啦的算盤聲響了一夜,就看著滿眼血絲一臉興奮的賬房文書們大早上才溜達出來,端茶送水買早點,陪了一夜的工友,都知道這回賺了,還一準兒不少。

看到船隊的收獲,原先在船隊有股份的,家家歡喜,分紅下來了,玎玲咣啷的銀洋一摞一摞的;沒有股份的後悔不已,到船隊和貿易局詢問摻股的一撥又一撥。

貿易局和商行決定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形式,將分散的社會財富聚集在一起,使自己擁有可以對外擴張的強大資本。

消息一傳出,成千上萬的國民將自己的積蓄托付給商行,在這當時甚至現在看來都是一件感人而又壯觀的事件。

蘭芳政腐作為政治權力的下放,也入股商行。蘭芳幾大家族和竹網龍堂的秘密資金也大規模流入。1865年,在東萬律成立了蘭芳第一個股票交易所。隻要股民們願意,可以任意到交易所交易自己手中的股票,這樣股東們就可以隨時將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變成現金。當時的英法荷西葡等各國列強,幾乎瞧不起小國蘭芳的這個商業組織。但隨後的急速發展,卻讓各國不得不刮目相看。就是這個股票交易所,為蘭芳的商業繁榮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這裏逐漸成為當時整個南亞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蘭芳人,還有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等外國投資者。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麵積不超過1000平米的院子,流入國庫和蘭芳人的腰包。

後來僅中國國債一項,每年就可獲得超過1500萬蘭元的收入,價值相當於100噸白銀。英國國債也達到800萬蘭元。

緊接著,蘭芳銀行也水到渠成的相應成立,竹網龍堂對於金融的敏感,絕不能坐視白花花的銀子不忘自己兜裏流,明著暗著的注資,各大家族也都動用了資金。好像連開業典禮都沒舉行,蘭芳銀行就在廣州上海、福州、新加坡、香港、夏威夷開設分支了。後來也有了句話:蘭芳船隊走到哪兒,就把銀行開到哪兒。

有了強大的資本支持,蘭芳船隊一下子壯大起來,在廣州、湛江、福州、香港、澳門、上海,都成立了貿易公司,設立了專門的貨棧碼頭。負責中國采購和分銷。在吉隆坡、檳城、新加坡、順塔、果阿、坤甸、巴達維亞、夏威夷也成立了貿易公司,負責當地采購和交易。隨著船隊和生意的擴大,船隊衛隊和國防衛隊的成立顯得越來越迫切。

山口洋、古晉、坤甸、新加坡、爪哇的蘭芳背景的勞工征召點都改了作法,開始詢問每一位勞工,對於有手藝的勞工都說服他們前往西婆羅洲。廣東、福建的不少勞工掮客也開始單獨為西婆羅洲招募人手。原本為其它地方招募的勞工,在西婆羅洲的用工政策吸引下,也將符合條件的人轉往哪裏。反正“豬仔”源源不斷,先給誰不行?

當月,就有900名勞工在坤甸和山口洋上岸,山口洋上岸的再向東萬律聚攏來。坤、東兩地工業局的人開始忙上了,為各個作坊挑人,作坊再把人接走。第一批還沒有夠數的,隻好等下一批。

江四水可顧不上工業局的事了,他現在也抖起來了,雖然有在印度購買和詹姆士.易斯特艦長贈送的一批武器,但是一小部分送到槍作研究,另一部分大半配給船隊,這蘭芳的摟錢耙子可不能出問題。所以他直接管轄的國民衛隊,主要還是各種各樣的火槍土炮。

他可不在乎,能殺人就是好槍,國民軍士兵朝訓是必需的,排起隊的士兵扛著千奇百怪的槍械,一板一眼的按照英國陸軍操典訓練。

坤甸、山口洋一帶的荷蘭集聚地,在自家花園草坪上吃早餐的荷蘭人,有點驚奇的看著開始出現在遠處華人區街道上,一隊隊上身赤裸,將發辮盤在頭上的小夥子,隨著一位位腳蹬高統皮靴的英國教官的口令,“誇誇”的跑步、“哢哢”的立正。海灘上,常能見到,一群群手持木棒竹刀的後生,相互砍擊,哼哈有聲……

蘭芳開始有點不一樣了。

船隊回來後,更可以見到街道上碼頭上,往來的陸營軍官和水兵腰間挎著長長的倭式軍刀,無論坐臥刀不離身。這可是對軍官和水兵的特殊待遇和獎賞,就是把從倭國采購的太刀發給他們做軍刀,誰都知道,就這一把刀,就很值些錢,掛在身上那個得意,叫陸營的士兵看了眼紅。

開始看到從船上卸下來大包大捆的倭刀,不少人還奇怪,不是說洋槍厲害嗎?這又是……?就連江四水都有點不以為然,這年月到底還是洋槍厲害呀,買這麼多倭刀幹啥?

包括類似賀公子這樣近現代的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認識,就是清軍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僅僅是由於英國人火器強大,船堅炮利,隻要清軍能夠近距離接敵,與英軍進行冷兵器格鬥,就能夠取得勝利。於是就有了三元裏抗英的故事,又有許多YY回到過去的小說,都是如此。那麼,真實情況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