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序(新鄭貴女,禍世伊始)(1 / 2)

公元前610,楚成王十一年,鄭國都城新鄭大政殿中,一女子鬢發斜亂,腹部高隆,大汗淋漓,橫陳臥於大殿正中央的紫血檀鎏金木榻之上,其間煙霧繚繞,如臨仙境,縷縷白煙直逼大殿穹頂,其中婢女皆人手端甕,往來進出,細看來那甕中竟是一甕甕的血水,還有幾個小太監裝扮的手中拿著燃火的粗艾條及燒熟的生薑水熏蒸大殿,幾位醫者幹脆攜衣束袍,蹲守於殿外門口處,麵前幾個紫砂鍋中的補藥味已然是綿延數裏,一時間殿中人頭攢動,卻又鴉雀無聲,眾人神情肅穆,這大殿的正中還掛著鄭國名家莊裏子,隸書描金揮毫的“尊法□□”的匾額。

大政殿產子?自大鄭國開國以來,她姚少妃,還是頭一份兒,不,應該是盤古開天辟地,堯舜稱帝一千多年來的,獨一份兒、-----------曉諭天下的先知氏族屈老自早年間在殷山入定,數日前突然出關,隨即雲遊列國,行蹤不定,列國君主得知消息皆趨之若鶩,恨不能日日跟隨其右,盼得一二點播,或更有甚者認定若能得屈老透露天機之語,即可一語定天下,群雄逐鹿,亂世可安。

各國奇招頻出,有許優官厚祿的,有以美人相贈的,更有甚者行尾隨綁架之舉,皆是無功而返,可就是這麼一個炙手可熱的仙風道骨之人,卻扮作趕車老叟,破衣爛衫,驅趕著驢車一路南下,在一個悠閑午後,抵達新鄭。鄭國君主鄭穆公聞言一時喜不自勝,隨即也親自趕車於市,出城門相迎,二人同乘回宮,一時之間,這鄭國上下是張燈結彩,舉國歡騰啊,都盼著這位先知大人能說出什麼驚世之語,可蔭蔽新鄭,再不濟幾句良言也是好的,可怎知?

“國君後宮之中可有待產妃嬪?”

“屈老果真料事如神,孤宮中的姚少妃於幾日前診出懷有身孕,如今卻是待產之中。

屈老聞言隨即雙目忽地緊閉,眉頭微蹙,“果真如是”半晌,微不可聞地歎出一口氣來。

”國君,膝下已有12子,9女,隻是不知眼下這位公主是留是舍?”

鄭穆公聞言心中此刻已是百轉千回,先知深諳巫道,通曉天文數術,婦人懷孕自然也可推算男女,其實在鄭穆公眼中,一個姬妾所生的庶公主,實在是算不得什麼的,可如今令鄭穆公心驚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嬰孩,值得這先知聖人不惜閉關數載,一朝出關,驅車數百裏至此!隻為這一小小庶出留去?這倒是令鄭穆公疑惑不解

“先知此話有何深意?”

“實在不是老夫存心要管國君的家事,隻是此事實在是憂關這列國群雄,天下黎民的重事,是以不得不親自告知國君”

鄭穆公心中驚濤駭浪按下不表,隻道“還請屈公明白告訴”

“恕老夫直言,此女命格奇異於常,身戴雙星,天星禍星同時入命,兩宿糾纏不清,彼此掣肘,相互壓製,此類命格本應上天所有,不該降身臨亂世,若是太平盛世,且還要那世間亂上數十載,可如今天下割裂,七雄爭霸,隻道是奉鄒天子為尊,天下共主,實則周朝早已名存實亡,各國心思各異,中原烽火狼煙,未有斷絕,兵戈相對早已是尋常事,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女命格若真他日降臨於世,怕會是攪的天翻地覆,亂象頻生,實時不合時宜的緊。”

鄭穆公聞言心驚,吉星?禍星?雙星臨世?天人命格?字字砸在心中,一時千層浪,胸中一陣憋悶,不管是吉星還是禍星,對於小小一個鄭國來說,都顯得太過沉重了,七國爭霸,狼煙中土,而眼下如今的鄭國,早已不複先祖鄭莊公時期春秋第一大國的鼎盛之勢,僅盼自保,橫在楚晉之間,夾縫求生都尚且艱難,更何況是如此這般天大的命格,屈公所言極是,這對於現下鄭國來說確實是不合時宜的緊,此女……當真是留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