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張繡就拔營離開,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陳留方向進發。張繡也是謹慎,隻選大路走,遇到險要的地方都派出斥候去打探。三日之後,大軍終於到得陳留城下。由於司馬懿一早吩咐了賈逵,故此陳留城外的堅壁清野,與中牟那裏相比也分毫不差。
不過這一次,張繡早有準備,之前在中牟城外砍伐的樹木,直接拉來了陳留。其實中牟與陳留之間的距離並不遠,以張繡軍的精銳,行軍速度斷不會比司馬懿慢這麼多,原因自然就是要搬運這些木料了。
當到得陳留城下,張繡便立即讓士卒搭建大營,同時打井取水,司馬懿的堅壁清野影響直接減到最低。
重新回到陳留城進行防守,司馬懿的十萬大軍減員隻有萬餘,損失不算特別大。然而一連串的交手,讓曹軍士氣大跌,更折了大將孫觀,讓司馬懿頭痛不已。
……
而另外一邊,曹操已經點起了十萬大軍離開了臨淄,大軍已經過了濟南,正在往兗州進發。這十萬大軍可算是曹操最後的家底了,現在青州之內,除了臨淄留有必要的萬餘守衛之外,其餘大小城池,均隻有千餘甚至數百老弱兵卒守禦。
在曹操看來,有兗州、冀州、徐州等地護持,青州可以算是腹地,應該是無憂,故此他才決定遷都臨淄。隻不過在張繡看來,臨淄絕對不是什麼腹地,相反還是前線。
且說此時青州東萊郡,整個郡內隻有幾個小縣,朝廷除了每年收鹽之外,並不會派人來管治。如若不是東萊郡的黃縣出了一個天下名將太史慈,恐怕也沒有人知道這麼一個荒僻之地。
東萊郡的百姓生活很是單調,春天留在家裏進行春耕,夏季則除外打漁,秋天就收成,冬天歇息。數百年來都是過著如此平淡的日子,也就是二十餘年前,黃巾之亂,才擾亂了東萊郡人的一些生活。不過黃巾來得快,去得也快,東萊郡人很快就恢複了這些平淡日子。由於臨近海邊,故此東萊郡人很少會缺糧。而由於黃縣出了一個天下名將太史慈,所以東萊郡人也一改以往不太關心天下大事的情況,每個月都派人到外麵打聽太史慈的消息。
踏入秋季,東萊郡人如同往常一般收割糧食,閑來無事,百姓們一邊收割,一邊閑聊。隻聽見其中一名農夫說道:“嗨,老陳,俺前幾日聽說,華國皇帝親自東征了。太史大哥也率軍從淮南那邊殺回來了。”
那個叫老陳的農夫聽得,驚訝道:“老李你說的當真?這麼說來,豈不是很快就天下大定了。”
老李聽得,點頭道:“這個自然了,不過也沒有想到,數百年的漢室就要走到盡頭了。俺聽聞華國那邊的人生活好著呢,不愁吃不愁穿,咱們看來很快就要過上這日子了。”
老陳笑道:“俺們現在也是不愁吃不愁穿,不過俺已經二十多年沒見過太史大哥了,還記得當年他領著俺們一起打架呢。不想現在他已經成了大將軍。”
老李聽得,笑道:“好了好了,別廢話,太陽開始起了,不抓緊時間就要到響午了。”
就在二人閑聊間,一個青年飛快地從遠處衝來,並大叫道:“船!好大的船啊!就在海邊駛來,大家快去看啊!”
老李聽得,臉色一變,驚叫道:“有船?是海匪,大家快回去,派人通知官府!”
田裏的人聽得,同時行動起來,那名青年見得,急道:“不要!大家別去,不是海匪!不是海匪啊!”
老陳聽得,大聲問道:“不是海匪那是什麼人?他們哪來大船?”
那名青年說道:“是華國的軍隊!老村長認得幾個字,見到大旗上有太史兩個字,可能是太史將軍回家來了!”
老陳聽得,激動道:“什麼?太史大哥回來了?鄉親們快去迎接啊。”老李有些奇怪,之前聽聞太史慈在淮南,現在怎會在。不過此時他也顧不得這麼多,立即扔下鋤頭,急急地隨眾人一同趕往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