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3)

唐末年間,奸佞弄權,民不聊生。由此,天怒人怨,戰亂紛爭,到處烏煙瘴氣。在這兵荒馬亂年代,不僅英雄豪傑聚集,而且奇才、怪俠輩出。

本文主人公吳半文,便是這亂世中脫穎而出的一位奇才。

吳半文,外號叫做“蛤蟆仔”,他是江西饒州府樂平洎陽鎮人。從小好學上進,思路敏捷,聰慧過人。十六歲那年,在參加本地院試中一舉奪魁,成為該鎮年齡最小的秀才,被人稱之為當世“神童”。

為博取功名,吳半文謹遵父命,寒窗苦讀,先後三次進京赴考都名落孫山。當他而立之年,第四次進京參加殿試時,信心滿滿的吳半文,他的試卷又讓監考官錢世達給調包了。這姓錢的乃是當朝一品太師,權力之大,在朝中能呼風喚雨。他把吳半文的卷子更名為他的外甥西門子,那是小菜一碟。這樣,不學無術,在試卷上隻會畫烏龜、交白卷的西門子登上了榜首。而滿腹經綸,才高八鬥的吳半文卻落榜而歸。

自此,吳半文一蹶不振,一氣之下懵裏懵懂地跟上了“壞幫”,走上了賭博乃至邪門歪道之路。俗話說“十賭九輸”,此話一點不假。當吳半文跨進關帝廟這個賭場之後,剛開始贏了幾回,可高興極了。後來,上了賭癮的他便是連連大輸,背下了一身的賭債。情急之下,腦有慧根的吳半文,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歪點子。正是這個歪點子,讓吳半文搖身一變,身價大增。

吳半文的老丈人汪芝棟汪員外,是洎陽鎮數一數二的大財主。家有三妻四妾,卻未能生個“帶把”的男丁。為了給汪家門裏接後,又娶了一位年僅十八、貌美如花的崔玫瑰為八少夫人。自這姓崔的來到汪家之後,汪芝棟對其百依百順,在錢財上也把得更緊了,連吳半文這個半點之子也撈不著一點好處,故心生對崔玫瑰的怨恨,打起了他的歪主意。

一天,吳半文趁丈人外出之時,竄到關帝廟將周倉的衣帽脫下,穿戴在自己的身上。並弄把灰把臉抹得黑乎乎的,打扮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夜闖崔玫瑰的房間。他這麼做的初衷,是想在崔玫瑰那兒敲詐些錢財,來還他的賭債的。沒想到出乎他的意料,當他衝入崔玫瑰的房間後,發現她在與一位年輕男子卿卿我我。這下,可把吳半文氣壞了,更把崔玫瑰嚇壞了。經吳半文厲聲盤問之後,方知端詳。

原來,崔玫瑰嫁給汪芝棟,她是受她的大爺董承炳之命,來汪家智取財產和為父複仇計劃。對此,汪芝棟一直蒙在鼓裏。

吳半文得知此事後,首先,他與表弟毛四合謀,玩了一出“算牛”的把戲,取得丈人汪芝棟的信任。爾後,他倆又演了一場鬼鬧玫瑰房的鬧劇。經此一鬧,鬧得崔玫瑰一家舉家流放,鬧得吳半文自己名利雙收。

此後,吳半文的大名傳遍了鄉裏,通過毛四大肆吹噓,人們都把他喊叫“吳半仙”了。這時,躍躍欲試的吳半文又玩起了他的騙術。他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把毛四撿到的一本“解夢全書”當成天書,將家裏找到的一麵破鏡子說成是“寶鏡”。並如獲至寶,以此來炫耀自己。

來年開春,天旱無雨,稻田幹裂,河水斷流。麵對這百年不遇的旱情,樂平洎陽鎮知縣項登無法,便親自登門請吳半文進衙算雨。這下,吳半文便是急了,他搖搖頭鑽進房間,在那來回打轉轉,發現祖傳的陳鹽罐上滿是水珠,用手一摸濕乎乎的。吳半文把腿一拍,大笑著走到項知縣的麵前告訴他今日午時過後,準有一場大雨呢!

果然,不負所望。午時剛過,天上喜降了甘霖。這件事可讓項知縣刮目相看。他當即把吳半文請到了縣衙,專門為他設宴請功,並送給他家三百兩白花花的銀子予以厚謝。

算雨之後,洎陽鎮又出了一件命案,年輕寡婦吳蓮香在家中遭人殺害。這一案子發生後,項知縣派人四處尋凶,均無下落。無可奈何之下,項登又把此案交給吳半文了。事情說來也巧,在吳蓮香出事的當天,毛四剛好從她家經過,並偷偷目睹了吳蓮香遇害的全過程。他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吳半文,故項知縣找到他時,他對此案是心知肚明的,並知道凶手是他的同窗好友胡為。

欲破此案,乃是縣大爺之命,來不得半點含糊。如果隻為自己邀功請賞,好友胡為便將人頭落地。更何況他從毛四口中得知,胡為拔刀刺中吳蓮香,有可能是誤殺。在這節骨眼上,吳半文耍出心機。一方麵,將胡為抓捕歸案,交代他認罪伏法,免受皮肉之苦。另一方麵,他又派毛四前往龍虎山,到張天師那兒要來“落魂散”和“還魂丹”,讓胡為死裏逃生。這時,已經改名古月天的胡為,他以自己的聰明才華,得到了臨潼關好來客棧老板的看重,並當上了客棧的掌櫃。不久,他又獲得老板女兒李雨欣的芳心,兩人喜結了連理。

通過這樁案子,吳半文的名聲大噪。知縣項登也因破案有功,榮升為饒州知府了。

事情說來也怪,項登上任饒州知府後,又出了一樁人命案,他全力以赴,弄了近半年的時間也未能告破。後來,他請得吳半文出馬,當天,便巧妙地把案子給地破了。

那時,當官的破案迅速,提升得也就快。項登在知府的位置上坐了一年不到,便升為江西巡撫了。他深知他的榮升是吳半文功勞,故在上任時,派馬車把他接到南昌,擺宴慶賀,並親自陪吳半文遊山玩水。就在這時,一女子來巡撫衙門擊鼓鳴冤。

項登嚐到了破案立功的甜頭,他迅即把這位女子帶到衙內問明情況,方得知這是一件棘手的懸案。此女子名叫邢小梅,三十不到。一年前,她的丈夫被毒蛇咬傷後離世。就在她極度傷心之時,三歲不到的兒子又被壞人拐走了。經知己好友暗中打探,得知拐走她兒子的是位姓範的巫婆,並曉得她把小孩拐到了一個姓侯的惡霸家中。此案案情已明,卻又無奈姓侯的權勢之大束手無策,故多次向南昌縣報案,均無著落。

這天,項巡撫本是要送吳半文返鄉回家的。考慮到此案糾結,便要求將吳半文留下了。在他的精心安排下,采用古時那種“圈中奪子”的妙招,使此案得以告破,真相大白。

事後,不僅項登得到皇帝的賞識,吳半文的大名也傳到了京城長安。這年仲夏,皇帝的玉璽被盜,朝廷上下目瞪口呆,誠惶誠恐。皇帝更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一天早朝,刑部侍郎何賢向皇帝舉薦,說樂平洎陽鎮有個叫“吳半仙”的人十分了得,不僅未卜先知,還能神機妙算。皇帝一聽很是高興,問誰能替朕跑此一趟?何賢本想來領這樁差事的,卻讓近身於皇帝的太監總管陳炎官搶了個先。他撈著此事後,當即領旨南下,沒過幾日,便驅車來到了洎陽鎮。這事說來也巧,巧就巧在奉旨來請吳半文的陳炎官,正是偷盜玉璽之人。此事道來真奇,奇就奇在吳半文並非神算,卻在他驚慌失措中道出了天機。當陳炎官走進吳半文家中,取出聖旨一念,可把吳半文嚇得一跳。他抖抖索索地端了杯遞給陳炎官,向其偷偷一瞥之後,便一頭鑽進了房間之中。跪在陳鹽罐麵前在哀聲歎氣道:“陳鹽罐啊陳鹽罐,想當初,你若不印濕返潮,也不至落到今天這等田地。此去京城,你命休矣!”這陳鹽罐的諧音與陳炎官一樣,而印濕返潮之寓意又與印失反朝相同。陳炎官聽了之後,兩眼發愣,全身打顫,手中的茶杯也落地開花了。他連忙從椅子上爬起,顛顛倒倒走進吳半文的房間,喊了聲吳先生,撲通跪倒在地,正好與吳半文兩頭相對。善於察言觀色的吳半文,從陳炎官的口中得知實情之後,又裝出一副神氣不過的樣子,在那自吹自擂。此刻,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太監總管陳炎官,連腦袋也不敢抬一下,一邊磕頭一邊把他偷盜玉璽的詳情全盤端出。為得到吳半文的關照,陳炎官把事先準備好的一顆夜明珠送給了吳半文,並上武當山請來賽華佗治好了他兒子冬冬的怪病。經他們二人合計,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之策。到了京城,吳半文在金鑾殿上擺出一副先生的架勢,依計暢言。既使玉璽物歸了原主,幫皇上解了心中之憂,又不致陳炎官偷盜玉璽的罪行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