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結局(1 / 3)

他這番話刻意說的極重,縱然雨聲滂沱,依舊傳出甚遠,落在禁軍與那些士兵耳中。

公良容若看出他的用心,眼角一陣抽搐,陰聲道:“空口白牙,沒有半點證據!”

公良語止麵色冷漠的道:“糧草就在臣弟手中,可要臣弟現在取出?”

平陽王眸光一動,指了公良語止道:“分明是你們自己去劫糧草,栽贓陛下,陷陛下於不仁,否則這糧草,怎麼會在你們手裏。”

公良延慶嗤笑道:“就算平陽王今日舌燦蓮花,也難掩陛下之罪!”

“從來隻有君議臣之罪,何來臣議君之罪,早在你等妄議君王之時,就已經犯下了滔天大罪!”

公良延慶不以為然的道:“左右他也容不下我們,再多犯幾條罪又有什麼。”

平陽王沉眸道:“如此執迷,對七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有笑聲響起,雖在滂沱暴雨中,依舊清晰可聞,“在本王看來,平陽王才是那個執迷之人。當年你隨父皇征戰,從一名無名小卒,一步步成為宋國僅有的幾位異姓王之一,何等風光榮耀。父皇對你,更是百般信任。結果呢,你因為王妃而倒向萬氏一族,從此幫著他們與父皇分庭抗衡。平陽王,你捫心自問,對得起父皇,對得起宋國百姓嗎?”

平陽王被他說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卻無法再多說一句話。

“陛下。”公良語止的聲音自漫天疾雨中傳來,“是現在一道入宮去取出父皇遺詔還是等臣弟攻下開封城後再去,你自己選擇吧!容臣弟提醒你一句,機會隻有一次,若是選錯了,陛下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公良容若死死盯著雨後那張臉龐,寒聲道:“你以為朕會怕你們這群烏合之眾?”

公良語止漠然道:“陛下高高在上,豈會將臣弟放在眼中,但……臣弟發誓,若起戰,就算拚盡最有一個人,最後一滴血,也一定會攻破開封城。到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公良容若臉頰陣陣抽搐,青筋在額間暴跳,瑩衣在一旁道:“但凡攻城,必要數倍於守軍的兵力才可行,如今他們隻有區區十幾萬兵力,開封城城牆堅固不說,還有三十萬士兵在,可謂是固若金湯,根本不是他能攻下來的。”

公良容若冷聲道:“若是原來,朕的確不擔心,可現在……他糧草充足,又有亳州、雍州等將領支援,還有葉雪梅這個軍師,開封城……怕是擋不住他!”

平陽王歎道:“寧王已非吳下阿蒙,要擋住他,實在不容易。”

張華試探道:“難不成……真要取出遺詔?可萬一,這遺詔對陛下不利,該如何是好?”

公良容若心中亦是煩躁的很,遺詔必然是對自己不利,麻煩就麻煩在不知道遺詔藏在哪裏。這陣子為了找那份遺詔,幾乎將漱玉齋翻了個遍,卻始終一無所獲。

冬梅死後,母後曾幾次逼問陳氏,可她寧可受十指針刺之苦,也不肯說出遺詔所在。

平陽王思忖片刻,低聲道:“陛下,開封城儲糧不多,一旦開戰,對我們甚是不利,而且……一旦糧草被劫的真相傳開,隻怕會動搖軍心。”

公良容若麵色陰鬱的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放他們入京?”

“是。”平陽王頷首道:“一來,寧王入京不可能帶著這十幾萬士兵,至多帶個一兩萬,等於變相交給了咱們機會再城中埋伏襲殺。寧王一死,這十幾萬士兵群龍無首,自然重歸陛下麾下。二來,對陛下威脅最大的並不是寧王和各地將領,而是先帝那份遺詔。而遺詔的藏處隻有陳太妃才知道。所以,陛下不妨先虛與委蛇,待得陳太妃取出遺詔後,再設法將之毀去,永絕後患!”

在驚雷銀蛇的傾盆大雨中,公良容若艱難點頭,“好,就依你的意思辦。瑩衣,派人立刻回宮將這件事稟告母後,好讓母後早做準備。”

“陛下英明!”平陽王拱手一禮,上前數步,隔著重重雨水喊道:“陛下有旨,特許寧王不卸兵權入宮,但隻能帶五千士兵入宮中,並且……”他掃過騎在馬背上的各地將領,凝聲道:“請恪老王爺與諸位殿下下令諸將回各地駐地,不得有誤!”他故意將允許公良語止帶入城中的人數改為五千,盡量削弱他的力量。

恪王等人不約而同的往公良語止看去,雖然各地將領是他們召來的,但公良語止才是那個能夠決定的人。

在長久的靜寂後,公良語止開口道:“好,我答應!”

在眾將一一離去後,一直將他們拒之門外的開封城門終於緩緩打開。相較於燕王等人的激動,葉雪梅神色卻是異常凝重,低聲道:“入城之後,才是真正較量的開始,一定要小心!”

“我知道,多謝你替我做這麼多事情。”公良語止聲音清澈而溫柔,仿佛一朵盛開在暴雨中的明豔花朵。

葉雪梅唇角漫出一絲柔情,“待得一切安寧之後,再謝不遲!”

四目相對,有脈脈情意在彼此之間流淌,無形無跡,卻是任何神兵利器都無法斬斷的。

高雪柳默默看了一眼,走到陳氏身邊,扶著她往開封城行去,在他們身後,是被允許跟隨入京的五千士兵,餘下的那些士兵全部留在原地等候命令。

當他們趕到興德殿時,萬太後已經在那裏了,她端坐在九龍寶座旁,一襲真紅蝠紋緙絲錦衣襯的她雍容威嚴,令人不敢直視。

“語止,你回來了?”萬太後淡淡說著,語氣再平常不過,仿佛公良語止隻是去郊外狩了趟獵。

“是,兒臣歸來,給母後請安!”公良語止拱手行禮,將所有恨意與悲傷掩藏在平靜淡漠的表象下。

“回來就好。”萬太後微微一笑,眸光掃過葉雪梅等人,“怎麼一個個的都來了,有事嗎?”

恪王上前一步,拱手道:“臣等懇請太後,立刻召文武百官入宮。”

“哦?”萬太後不動聲色的道:“什麼事情要嚴重到召文武百官入宮?這外麵可還下著大雨呢!”

恪王沉聲道:“事關宋國存亡,還請太後即刻傳旨!”

萬太後目光如箭,在恪王身上盤旋,語氣卻一如既往的平靜寧和,“語止剛剛平定北境,大敗吳夏兩國,我宋國國威正盛,這‘存亡’二字,從何而來?”

恪王抬手,迎著她銳利森冷的目光說道:“邊境固然安寧,內部卻是禍患重重,若不及時根治,必會毀了宋國百年基業。”

萬太後招手示意公良容若上前後,淡淡道:“不知道恪王所說的內患是什麼?”

“臣等剛剛得知,先帝臨終之前,曾有遺詔留下,故而懇請太後召眾臣上朝,共同聆聽先帝遺詔。”

萬太後拉著公良容若在那張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九龍寶座上坐下,神色驚訝的道:“先帝臨終之前,哀家一直陪伴左右,並不見先帝有遺詔留下,恪王從何處聽來?”

“是先帝親口相告,陳太妃也是知道的。”恪王的話,令萬太後將目光轉到陳氏身上,“是嗎?怎麼哀家從未聽妹妹提起過?”

陳氏平靜的道:“先帝曉諭,除非宋國有危,否則不得將遺詔一事告訴任何人,更不得取出,臣妾不敢有違。”

“原來如此。”萬太後微一頷首,道:“既是這樣,就請妹妹告訴遺詔所在,哀家好派人去取來。”

恪王截過話道:“先帝明言,隻有百官齊集,才可以取出遺詔。”在他之後,燕王等人也紛紛請命,要求召集百官。

萬太後眸光一冷,隨即很快恢複了溫和之色,側目對三保道:“傳哀家旨意,召百官覲見!”

“是!”在三保躬身退下之後,公良容若壓低了聲音,神情焦灼的道:“這必是一道廢黜兒子的旨意,到時候……”

萬太後拍了拍他的手,打斷道:“一切有母後在,無妨。”

在接到公良容若報信後,她在每一處宮苑殿宇都安排了人,無論遺詔藏在哪一處,隻要取出,她的人立刻會不顧一切將之毀去,絕對拿不到興德殿來。

公良容若雖不知情,卻也清楚萬太後的手段。既然她說無妨,就一定出不了事。

太後傳召,百官豈敢不從,皆是冒著滂沱大雨趕來興德殿。在看到公良語止等人都在時,臉色皆是微微一變。城外的事情他們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看這架勢,開封城,怕是要翻天了。

在最後一名官員踏入興德殿後,萬太後的聲音徐徐響起,“今日傳你們過來,是因為恪王聲稱先帝有遺詔留下,要當著你們文武百官的麵宣讀。”

百官麵麵相覷,皆是滿麵驚訝,孟唐率先走了出來,問道:“恪王爺,先帝果真有遺詔留下?”

恪王頷首道:“先帝雖然將皇位傳給陛下,卻有所擔憂,故而留下一封遺詔,囑咐在有必要之時取出。為了避免有人打遺詔的主意,這件事隻有本王與陳太妃知道。遺詔所在,更是隻有陳太妃一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