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歡聚一堂(1 / 1)

元靖17年,皇帝蕭景琰47歲。太子初立,時年太子蕭庭城15歲,靖王收養的長子蕭庭生早在5年前便以封了長林王,如今已25歲,20出頭時就已經是威震各國的長林軍統帥。

因為各國初定,戰爭停止,所以庭生便被景琰下詔招進京城,也許是在先帝時飽受手足相爭的困擾,景琰對待幾個皇子都一視同仁,並沒有什麼偏頗之處可循,尤其是對庭生,景琰更是十分在意,與幾個皇子在一處時嬉笑玩樂,恍若親生。景琰現在一共有四子一女,大皇子和太子還有最小的女兒都是皇後所生,三子早夭,四子是惠才人所生尚在繈褓之中,景琰後宮女子並不多,且十分和睦,加上庭生,景琰一共5子。庭生於16歲時成親,娶得是戶部尚書沈追的小女兒沈蝶,沈蝶比庭生小三歲,也是小孩心性,十分活潑,庭生也是十分寵愛這個小王妃,不過卻也會在她犯錯時教訓她幾下,即使後來有了孩子也沒有變。兩人成親多年不曾有子,所幸景琰也沒給他們壓力,相反,景琰也十分的寵愛沈蝶,把她當作女兒一般,所以這位小王妃過的十分不錯(當然不包括被庭生哥哥教訓得時候)。23歲在一次圍剿反叛時,帶回了一同被救出掖幽庭的大哥的兒子,時年6歲,稟告景琰後,賜名蕭平章,以長林府大公子的身份養於府中。也許是平章帶來的福氣,長林王妃三月後就有了身孕,十個月後誕下一子,皇帝大喜,賜名蕭平旌,對長林府的恩寵更是不斷。

太子雖已經15歲,但心性純良,自小便和庭生長在一起,跟這位不是親生的大王兄關係極好,平常時喜歡和他膩在一起,在真正惹他生氣時卻也不敢造次,十分規矩的領罰;大皇子蕭庭俊比太子大兩歲,卻是心思深沉,雖和眾兄弟相處如常但已經對景琰產生怨懟心理,一直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太子,父皇卻立了多病的庭城做太子,十分不平衡;還有小公主蕭洛也是對這位大王兄親近的不得了。又因為就這一個妹妹,即使兄弟之間會有矛盾,但是他們都對這個妹妹十分寵愛。景琰、皇後和太後還有梅長蘇,都對這個孩子很是寵愛。

庭生回來時正值中秋佳節,景琰在景陽殿擺下大宴,和群臣還有眾位嬪妃皇子共度佳節。平旌已長到2歲,會跑會鬧十分可人,被皇帝蕭景琰寵在心尖上,平旌天不怕地不怕,卻唯獨害怕父王,因為隻要父王在家,他隻要犯一點的小錯便會被父王揪住,他的小屁股便會疼上兩天,他雖十分想念敬愛父王,卻不願他在王府裏長住。平章卻十分孝敬親近長林王夫婦,十分懂事,庭生和王妃已經商量過了平旌天性跳脫飛揚,那便隨了他的性子,所以夫婦二人已打算等到平章10歲時,便立他為世子。

轉眼到中秋節晚上,庭生帶著家眷先一步到達皇宮,向父皇母後請安問候,正趕上太子和二皇子也在,太子還未成婚,大皇子帶著家眷,有一個3歲的兒子。庭生帶著妻兒請安完畢,景琰卻沒叫起,隻是讓除了庭生之外的人平身,庭生也不覺有什麼,畢竟在外1年未回,父皇心中肯定有氣。平旌沒感到有什麼異樣,徑直小跑到景琰身邊抱住了他的皇爺爺,全然忘了父王也在殿中了,庭生一下子變了臉色,平旌卻還沒發覺,太子一向對兩個侄兒十分疼愛,自然要趕緊為小侄子打掩護了,他也是很想和王兄聊聊,就趕緊對父皇說:“父皇,大王兄才回來,您不是一直在念叨他嗎,怎麼人回來了反倒讓他跪著?馬上就到宴會時間了,您趕緊讓王兄起來吧!”大皇子在成婚後便被封了萊陽王,此時也和太子一起向父皇求情:“是啊,父皇,母後和嫂子還有兩個侄兒都在,我們一家剛好團圓了,您趕快讓王兄起來吧。”平旌在景琰的懷中也一並向皇爺爺求情。經驗看了一眼兒子們又看了一眼懷中的小孫兒,對庭生說:“行了,起吧,今日過節,咱們暫且先不計較,明日休憩,你早朝時間便進宮來,朕有話問你。”庭生寫過恩後起身,太子一瞬便湊了過去。庭生在心中記下,並未說什麼。景琰任由兄弟二人去親熱,叫了皇後便說:“皇後,咱們也走吧!”皇後回到:“臣妾遵旨。”

於是,一群人便在景琰的帶領下往外走,皇後落後一段路,走到庭生身邊,笑著對庭生說:“你這孩子,一出去就是一年,也不說回來看看,你父皇可是一直憋著氣呢,昨日已經讓高公公找了板子和藤條來,明日你要是再讓他看到你有傷,那你可更加難過了。”庭生有些臉紅,說到:“母後,兒臣不是在軍中嗎,這軍中打仗哪有不受些傷的?您就可憐可憐兒臣,幫兒臣求求情,說些好話。”皇後卻變了臉啊:“你是不是真的受傷了?嚴重不嚴重?好啊你,我看你明天怎麼辦!”說完便走了,長林王妃沈蝶和庭生青梅竹馬,十分相愛,自然也知道他會挨打的事,此時在旁邊笑著說到:“王爺,您好自為之吧,妾身一定為您提前準備好傷藥。”庭生十分尷尬的往前走,太子也在前麵輕笑著往前走。

一行人到了景陽殿,宴會開始,一陣觥籌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