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尋找(1 / 3)

他呆坐在辦公室裏,除了牆壁上掛鍾的秒針一格一格的移動以外,沒有絲毫動作。時間大概差半分鍾到下午五點。書桌上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書架是空的。牆壁光禿禿,所有的掛畫和照片都被拿掉了,角落紙箱,裏麵放著隻能是辦公室和書架上移動過來的書籍和物品。

當時針跳到剛好五點整的時刻,一秒也沒有提前,他站起身來,離開了辦公室。大概剩下的東西之後會給他送回家。

他叫林詳福,今年四十一歲,這是他第七份辭掉的工作,顯然看似已經對生活無望的他卻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失業後的林詳福常呆坐在城市擁擠的過道椅上吃著廉價的甜玉米,嘴上吃著,眼神卻異常堅定地注視著前方,前方是他恢宏的想象和的一望無際的現實,他不禁回想起十八歲那年步入大學時的雄心壯誌,決心做一個有理想擔當的有誌青年,還有那幾個親如兄妹的朋友,那些砥礪前行的日子

林祥福出生在第一煉鋼廠旁的石景山鎮,房子傍著山,小心翼翼地生長了幾十年;房子舊了,石頭縫鎮裏生長出一根根灌木,小遠處山巒鐵坑遍布;置身坑底,鐵礦石呈黃金色,時間流逝,礦石呈灰,由上至下,流淌成石頭瀑布。廠房上邊,露天的礦山裏,鎮裏的人正辛勤勞作,他們世代耕生於此,祥福的父親林學信是第一煉鋼廠的老牌煉鋼工,1975年入場,支撐著家裏所有的生計,從小被父親一個人帶大的祥福,童真的心靈早早就經曆了世間冷暖,由於條件有限,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沒有一張全家照,甚至困難時期父子倆隻能吃得起公社發的黑饅頭,但年幼的祥福卻奇跡般地展現出大人所具備的成熟和自覺,並沒有把這些當回事。或許是遺傳爺爺林學成,祥福從就小酷愛看書,可家裏條件有限,能看的幾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百煉成鋼》《卡拉馬佐夫兄弟》還有兩本清代小說也早已被小小年紀的祥福一知半解地看完幾遍了。父親要他乖乖在家看書,可祥福卻不滿足這樣的“命令”。被書籍啟蒙後的他不忍心看到年邁的父親如此疲憊的煉鋼勞作,但手無縛雞之力的他顯然不是煉鋼這塊料,第一煉鋼廠要求十八歲成年,身強力壯的“鬥士”才能入場,祥福顯然兩項指標都滿足不了。

這天下午,祥福拿著手裏的幾本書興致勃勃地跑向父親的房間,正當靠近房間時,窗戶縫裏隱隱約約傳來談話的聲音,心生好奇的祥福小心地靠近大門,順勢蹲在窗下,伸長脖子,側身偷聽,動作矯健,仿佛一個正在執行極度危險任務的“間諜”。“我說建軍兄啊,鋼廠建來七十多年,原先一直用的平爐,現在國家有政策,平爐就要變成風爐,石景山那些上了年紀的工人怕是要…你知道鋼廠就是他們的命”林學信麵容惆悵地苦訴道,麵前的正是煉鋼廠總廠長彭建軍,“你是指揮員,也是鎮裏出名的“老好人”“我明白你的難處”彭建軍從木椅上緩緩地起身,隨即向木窗方向走去,窗下的祥福聽見腳步聲一點一點像他走近,以為已經被發現了,嚇得一動也不敢動。“風爐必須搞!絕不能和政策背道而馳。”建軍突然轉身對林學信說,話語異常堅定,猶如一把鋒利的劍。“這事關石景山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明天緊急召開石景山委員大會,立馬組織第一煉鋼廠動員大會。”彭建軍拍了拍林學信的肩膀,猶如一塊巨石死死地壓在他的身上“我盡快通知召開委員會和動員會。”林學信說,隻希望這次鋼廠轉型順利結束。蹲在窗下的祥福明白父親的苦楚,一旦平爐轉變為風爐,大批石景山村民將麵臨失業的風險,煉鋼廠是石景山人的命,一旦失業,後果不可想象。“這事等明天大夥一起討論,現在暫先不提了…話說你家那小子現在怎麼樣,什麼時候也來建設建設煉鋼廠啊!”,建軍丟下煩心事,和學信聊起了家常。“我喊他呆在家裏看書,當年老父親留下的幾本書夠他看很久了,建設煉鋼的事,還得問那小子同不同意呢!”“我說老林自打你老父親讀書出去之後,也總算擺脫了煉鋼廠,還在北平做上了文職人員,可不像我倆啊,這輩子恐怕都得和“鋼”過不去了,我看那小子倒有幾分讀書樣,好生栽培,將來必成大財!”兩人迎麵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