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翰林(1 / 2)

“你甚麼?”

“沒甚麼,你別說話,轉過頭去。”莫青璃佯作惱羞成怒,鍾離珞挑眉看了她一眼,果真乖巧的沒再說話。

莫青璃趕忙將她的長發重新梳理,從耳旁各牽了一縷墨發過來,取過梳妝鏡旁放著的白色流雲發帶過來綁起,與往日一樣的發式。

莫青璃終於鬆了口氣,比練一套劍法還要累。

鍾離珞轉過身來,素手探上莫青璃的額頭,已是細汗綿綿,含笑道:“好了?”說罷望了望窗外的天色,晨光熹微。

莫青璃大窘,嘴裏支支吾吾:“你能不能……”後麵的話含糊不清,從自己嘴裏吐出來的字詞,她自己都聽不清。

“你說甚麼?”

“我說,你能不能叫我怎麼梳女子發式”,莫青璃反正是覺得臉都丟到這份上了,幹脆豁出去了,提高聲音道。

“自然是好的,以後時光久長,我可不想每回頭發都打結,最後一狠心剃度出家。”鍾離珞抬眸,眼裏的笑意似翻滾的海浪,一層一層的漫上來。

莫青璃麵色愈發燙起來,不知道說甚麼才好。

一陣沉默後,莫青璃終於想起來鍾離珞還沒回答自己剛剛問的問題,為甚麼起得這麼早,於是咳嗽了一聲道:“你,你方才還沒回答我,為何起得這麼早。”

“我不是說了你猜麼?”鍾離珞看她一眼,回過身去,對著銅鏡整理領口的衣襟。

“你幼時便早起,隻是習慣?”莫青璃隨意答道,正巧琴南已經回來,於是取了一件白色的狐皮襖子替她穿上。

“錯。”

莫青璃簡直想要落荒而逃,直覺告訴她,不能再談論下去了,否則,後果一定是自己被調侃得說不出話來,可是若真現下便落荒而逃豈不是太奇怪了麼?

隻好硬著頭皮開口道:“那是甚麼?”

鍾離珞彎著眉眼:“因為……你知道我體質偏寒,懼冷,汐兒身上暖,我晚間才能睡得妥帖,你起身以後我就……”她故意放慢了語速,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下去。

“我先去前廳了,你洗漱之後一起用早膳。”莫青璃打斷了她的話,趕忙離開了房間。

到底還是落荒而逃。

琴南在一旁看得雲裏霧裏,一個人跟被鬼追似的奔了出去,另一個在房裏彎著眉眼笑。

……

翰林院建製很早,始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後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主要分掌製誥文字、纂修國史及譯寫文字。在內供職者皆稱翰林,首席翰林學士稱承旨,平時亦稱大學士,現在的大學士就是蘇楚。

翰林院並不大,隻是獨立於皇宮西部的一座宮殿,分為三閣,寒閣、暖閣、夕閣。平日處理公務皆在寒閣,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意,用以勉勵各位翰林修學要嚴謹,不要急於求成;暖閣裏放著各類史料,用以查詢;而夕閣是最小的一間,是用來單獨議事的,一般如果大學士有甚麼要務單獨吩咐的話便在那裏商談。而且,因為翰林院的獨特地位,皇帝時不時會過來看一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夕閣最主要的作用是為皇帝而設的。

正因著翰林院建在皇宮之中,所以與其他六部不同,退朝後翰林院的官員需要留在皇宮裏,一直到夕陽西下才可以回府,而旁的六部官員則是退朝後回府用膳,然後再去各部辦公。是以,莫青璃五更天便要用完膳去早朝。

此時已經下朝,天邊有泛白冬陽。

翰林院寒閣,東北角。

一張墨色雕花長案,上麵整整齊齊摞放著各類史書資料,有兩本是打開著的,現出工整而又麻密的字跡來,莫青璃手裏拿著一管狼毫,在一旁的熟宣上是不是記錄著甚麼。

片刻。

莫青璃一手支頤,皺眉看著麵前的《晉國春秋》,右手在旁邊的紙上又寫下了幾個字:“功、十年、誅、帝。”有些頭疼,來翰林院也有十來日了,晉國的春秋史中關於靖王的記載隻有寥寥數語:“初,晏征戰四方,南平吳蠻,西征布依,北討突厥,武帝悅,遂……”

這後麵都是說的靖王子書晏的功績,以及賞賜封王之類,而後麵卻筆鋒陡轉,寫道:“二十五年,晏反,誅之。”

既沒有寫原因,也沒有寫過程,就這樣一筆帶過,誅之,然後便沒了下文。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屢見不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家慣用的把戲。而莫青璃不解的是當年她父王好歹是個手掌兵權的親王,定個謀反罪名總是需要證據,其中參與的人又有誰?就算主謀是先帝子書和那個“昏君”,那麼他的爪牙呢?若查不清當年的真相要如何替父王平反?總不能拿著劍架到皇帝的脖子上,逼他下個詔書給父王平反,雖說自己應當做得到。

況且,莫青璃的目的從來就不止平反這一個,當初參與的那些官員,她一個都不會留,統統要給她下去為王府三十六口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