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殿試(下)(2 / 3)

“莫青璃,抬起頭來”,子書仁猛地從龍椅上站起來,話裏聽不出喜怒。

這番話,好像在哪裏聽過。

莫青璃遵從的抬頭,卻不能明目張膽的看他眼睛,隻微微掃過一眼,便垂下眼眸。

當日她離京的時候子書仁是太子,已然十六歲了,如今瞧來眉目間沒甚麼變化,依然溫和親近,隻是眉宇間已然隱含著若有若無的王霸之氣,配上一身明黃色的五爪金龍皇袍,站在這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很有天下之主的樣子。

在莫青璃的記憶裏,幼時子書仁常來的地方便是靖王府了,也是她除了鍾離珞外勉為其難能夠稱得上玩伴的人了,子書仁很寵她,總是“小汐兒”“小汐兒”的喚她,替她帶好玩的玩意,帶她吃好吃的點心,就像所有普通人家的兄長一般,是以,莫青璃雖恨他父親,但對他卻是討厭不起來。

子書仁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莫青璃臉上,不銳利,但很執著,眉目如畫,難得清俊的一個男子,但為何總是覺得在哪裏見過呢?

莫青璃被打量的有些微的不自在。

若是莫青璃沒有做易容的話,怕是這張臉老早就被認出來了,子書仁以前常往靖王府跑,與靖王爺商議國事,也沒有少見莫青璃的娘親,而莫青璃的臉與她娘親足有七分相似。

兩個呼吸後,子書仁向後坐回龍椅,向眾臣道:“青璃提的保甲法,眾卿家以為如何?”

此話一落,最快站出來的還是那個莽撞忠臣王庭,隻見他向右跨出一步,手持玉牌,躬身道:“皇上,臣以為此舉甚好,如此一來,即可解決軍餉問題,又可解決兵將問題,臣附議。”

說完這王庭老臉紅了紅,還轉頭看莫青璃一眼,眼裏閃著讚許的光芒。

莫青璃心裏笑,這兵部尚書,還真有意思。

細心的人便能夠聽見,此番皇帝喚莫青璃,省去了她的姓氏。

王庭過後,朝中官員陸續發表了看法,大多數讚同,少數表示質疑。期間,右相再沒有發表意見,而最後開口的是左相易遠。

“回皇上,老臣以為,此法可行。不過具體施行起來亦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對保丁的操練能不能具體落到實處,他們訓練的成果足不足以上戰場……”易遠當了二十多年左相,在朝廷叱吒風雲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能夠從這看似完美的保甲製中找出致命的弱點,一針見血。

“還是左相考慮周到,不愧是當年先皇欽定的輔政大臣,朕佩服得緊。”

“聖上言重。”易遠不卑不亢,隻是淡淡的回道。

一個江湖人,縱使在在朝堂三十餘載,照樣學不會,也不屑學會那些阿諛之道。

子書仁也習慣了易遠如此,轉頭對莫青璃左側的衛仲卿道:“噢,朕差點忘了,青璃之後,還有衛愛卿的公子衛仲卿呢,衛仲卿,對於我晉國外患,你又有何看法?”

若不是衛仲卿身上隱隱約約帶著一絲敵意,莫青璃倒是忘了,還有他這麼一號人物,要說衛仲卿也算得上是才貌雙全,也是京都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隻不過兩相對比,要遜色許多。

“回稟皇上,草民以為子晉與莫兄說的都有道理,草民自歎弗如,便隻補充一點,北狄一事,草民以為,可通商,可取所需。我大晉多平原,少產良駒,而北狄的千裏馬天下聞名,不如以物易物,以我晉國之糧換他北狄良駒。”

與之通商,訂立契約,的確是個絕好的辦法。隻不過經曆了剛剛“保甲法”那一番談論,卻是沒有引起較大反響。

“好,好,好。果然我大晉英才輩出,天佑我朝。”子書仁拍著手掌,連說了三個好。

“傳朕旨意,點莫青璃為頭名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從六品;點衛仲卿為榜眼,蘇子晉為探花,任翰林院編修,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