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生(1 / 2)

我出生的時候,正值秋收時節。我爺爺的話說:娃子一出生就是在收糧食的時候,這娃一輩子都不會挨餓。

那天午後,父親正在田間掰玉米。雖然秋收時節天氣已經不再那麼炎熱,可父親的汗水還是浸透了衣衫,他本就是怕熱的,又幹了這麼累的活兒。他坐在田埂上,拿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又拿起水壺咕咚咕咚地喝了幾大口水,稍微緩過來勁兒以後父親走到了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身旁:爹,素芬馬上要生了,要不我回家看看?聲音很小,小的爺爺似乎沒有聽到。也就不會有回音,父親歎了口氣,緩緩回到了自己負責的田上,繼續掰起了玉米。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爺爺,新舊社會得更替步伐遠遠超過他的觀念的轉變。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的頭腦中生根發芽,大伯因為腿腳不便,一直沒有成家。爺爺便把希望寄托在我的父親身上。

母親生第一個孩子(我的大姐)的時候,爺爺奶奶對母親可以說是關懷備至,母親每天由奶奶和幾個姑姑輪流伺候著。好吃好喝,還不用下地幹活,什麼心也不用操。但是當大姐生下來以後,爺爺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奶媽,姑姑們的照料也不見了。母親要麵對的,除了每天繁瑣的家務外,還有爺爺奶奶那刻薄的目光,很簡單,一切隻因母親生了個女娃。

母親是能夠忍耐的,父親於是和母親一同忍耐。姑姑們在這幾年也都結婚了,並且均有了兒子,爺爺臉上樂開了花。可那終究是別人的孩子。

令爺爺徹底惱怒的是我第二個姐姐得出生。那個時候還不流行去醫院,我的母親在裏屋生下的二姐。聽到嬰兒的哭聲爺爺就在屋外喊:男娃女娃?是個胖嘟嘟的女娃,接生婆在裏屋回道。

聽到“女娃”二字後,爺爺先是一愣,然後就哭了起來。說自己命苦,沒有抱孫子地命。奶奶也在一旁哭。於是在姐姐出生的那天,她在裏屋哭,爺爺奶奶在屋外哭。

父親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看著在一旁又哭又鬧的爺爺奶奶,一句話也沒有說,到是抽了一根有一根的煙。

從那以後爺爺就和父母分了家,並且說在生出男孩之前,再也不許母親進他的院子。母親含淚和父親搬進了新家~兩間用青磚蛋子壘成的房子。之所以稱它為房子,是因為他還沒有倒下。但儼然它已經不具備遮風擋雨的功能。以至於在我懂事以後父親常和我說,那些年一刮風下雨,屋裏又冷又潮。爺爺屋裏有兩個火爐子,一個燒著一個閑著,父親去和爺爺商量借那個閑著的爐子生個火,爺爺沒同意。

二哥,嫂子生了,是個男娃。

在父親不知掰下了第多少個玉米棒子後,小叔叔從地頭跑了過來,邊跑邊喊。

三兒,你說啥?父親還沒有反應過來,一旁的爺爺就激動了起來,趕緊問了一句。

爹,嫂子生了個男娃。小叔跑到爺爺身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這是父親也反應了過來,呆在那裏,看著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