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官家卻卻讓種師道了正職,自己反而要給他下手,自是憤憤不平。姚平仲想讓家族出人頭地,想一戰成。
無獨有偶,李綱也對宋欽宗的決定暗自腹誹,李綱前本來已命為前敵帥了,但這種師道橫插一杠,自己就大權旁落了。於是對宋欽宗說:“種師道將軍雖然德高望重,但也年紀頗大,這統軍上陣,還是要靠這年輕力壯的姚平仲。”
說起這個姚平仲,倒也非等閑人物,隻是之前並不怎麼重用。1122年春天,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命童貫率領京畿禁軍和軍下去征剿方臘,姚平仲作為軍的主要將領也參與其中。
雖然姚平仲沒有像韓忠那樣大出風頭生擒方臘(可不是武鬆的功勞,但姚平仲在剿滅方臘餘部時卻立下了赫赫戰功,鼎鼎大的明首領裘日新是死於他之手。
雖然剿滅方臘餘黨,姚平仲功勞最大,但因他拒絕了童貫的次攏和金銀珠寶的誘惑。反而不為所動,並稱自己不要封賞,隻求麵見當聖上。童貫由此忌恨上了姚平仲,從中作梗,故意在上報朝廷時將姚平仲的軍功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
此戰之後,韓忠、王淵、劉都到了宋徽宗的召見,唯有姚平仲忽略了。姚平仲雖然沒見到宋徽宗,但當的天子宋欽宗趙恒(當時還是太子),卻聽過姚平仲英勇作戰的很多傳聞,故對他神往已久。
在李綱的推薦下,宋欽宗單獨召見了姚平仲幾次。這天,宋欽宗趙桓聽說姚平仲來了,就讓李綱帶他來到垂拱殿,親自問計。
姚平仲給宋欽宗施禮已畢,迫不及待地對宋欽宗說:“官家,如我軍士氣高漲,俱要求出城與金兵決戰。奈何種老相公按兵不動,長此以往,怕挫了我軍銳氣啊!“
本就戰和不定的宋欽聽了姚平仲的話,心中不免有些心動,欲待跟金兵決一死戰。見皇上動心,李綱也開口附和。
於是宋欽宗下令:“從日起解除種師道的揮權,希望將軍一戰成功,我大宋國祚。待你旗開得勝,必重重有賞:”。
姚平仲此時熱血上湧,誇下口,說道:“臣報皇恩並非為加官進爵和賞賜,一片赤膽忠心隻願我大宋太平,姓免戰亂之苦,待某夜襲敵營,斬下那金帥顏宗望(斡離不)頭頭顱,以報聖上知遇之恩。”
其實要說這種斬首行動,應屬於絕對的軍事機密。可惜無論是李綱還是姚平仲,都是忠心有餘智計不足。
宋欽宗是荒唐,他竟然讓術士挑選黃道吉日出兵,而還遍喻東京汴梁的大街小巷。宋欽宗下令在開寶寺豎起三麵大旗,上書“禦前報捷”四個大字。
這都是幾天前的事了。
是夜,到了三天,抬頭無月,無星,頭不見鞋腳。立天地間如墜無底洞。此時,料想金軍所有將士都陷入了沉睡。汴梁城上也是靜悄悄的,但見城門悄悄洞開,一支人的精銳騎兵從汴梁城裏悄悄殺出。
為首將領正是軍大將姚平仲,跟在他身旁的是一個英姿颯爽的青年,楊可勝。騎兵皆是人銜枚、馬上嚼、馬蹄包,乘著夜色,悄悄靠金軍的營寨。。
姚平仲站在隊伍的最前麵,他的聲音壓得十分沉,輕聲而又不失威嚴地說道:“眾將出發!”
遠遠望去,營後的地上,無數黑重重疊疊。萬餘呼吸仿佛凝聚成一股極為壓抑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