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後生訪談(1 / 2)

“老前輩,怎麼稱呼您?”苶米深知,麵前的老人絕非易與之輩,他也不敢怠慢。

“叫我王爺爺就行了。”王勝和藹地回答道。

“您這宅子…”還不等苶米說完,他作出了噤聲的手勢,隨後揮了揮手,讓外孫離開。

鄭琦也不說話,轉身離開了。苶米看著他的背影,一陣沉思。

“說吧,小友,有什麼想法都說。”王老神色複雜,像是隱藏了不少心事。

苶米也不多囉嗦,“陰宅布局,聚陽之地。還有個那口古井。”

王勝沉默了好一會。

“正如你所見的,分毫不差。但這本來也是祖上與這座宅子的緣分。”老人開始了長達幾個世紀前祖輩傳承的回憶。

“宅子其實很早就建成了,最開始,這裏才是武山紀念關公的廟宇。清朝取代明朝後,這裏因戰亂被毀掉,先祖呢,說來慚愧,是二臣。”

見苶米沒有什麼反應,老頭接著說,“也就是在明朝做官,清朝統治後又為其臣服。官從六品。”

解答了苶米的疑惑後,王勝接著說,“先祖那時在戰亂中多次險些喪生,一家老小躲在這關聖廟內,得以保全。”

“再後來,清朝為了政權統治的穩定,納先祖為官。把一家老小從廟內接出來。破舊的關聖廟庇護了一家生命。後來的幾年,先祖們常去燒香。”

“後來,清朝大興關公廟,給關公封了什麼忠義武聖。但因為朝代不同,擱置了這裏的廟宇,選擇建在我們現在去供香火的山上,後更名武山。”

老人從桌上拿起了煙草,在三伏天的烈日下,還穿著棉襖。

不一會,煙草的氣味彌漫在整個屋子裏,老人接著開口。

“下麵的事兒恐怕你也猜到了,在先祖被列入貳臣傳後,自認為有辱家門。於是後來修補了關公廟,以為自家府邸。”

“既是贖罪,又是供奉。就這樣,一輩輩傳下來,在清朝覆滅前,也曾受損,不過大體完好。”

老人杵了杵煙杆,抖落了不少煙灰。

“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唯一一個從清朝修補後,一直沒有動過土的樓了。”說著,徐徐吐出來煙霧。

“至於明朝時,這關公廟選的位置,是不是鎮壓著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隨後老人戳掉了那點煙頭,開始包裹起了新的草煙。

聽到這,苶米心生感歎。

“至於你說的陰宅布局,大概也是族中有人刻意為之。”老爺子不以為意地笑了。

接著說,“我年輕時做了點買賣,賺了點錢。現在都等著我一命嗚呼呢。明著不敢來,這暗地裏可沒少折騰。”

見老人看似開朗的表情,苶米心生寒意,“欺師滅祖也能做出來。這……”老人擺了擺手,沒有再說話。

“那您請我來是為何?幫您重擺布局,回運勢?”苶米疑惑。

老人搖了搖頭,“老爺子我好歹也是易協的人,怎麼著也懂點這些不入流的擺放。請你來,是為了找出那個人。”

苶米追問到,“我能怎麼做?畢竟錢已經收了。”苶米憨憨地笑了,王老見他的窘態也笑了。

“小子,也不用管鎮壓什麼了。你就問問行內最近的那口古井旁的八卦陣圖為底的花盆是誰買的就行了。

“行!”隨後,苶米告別了老人,走出了房門。

見門外師叔詢問的表情,他搖了搖頭,“不是做法事的局。”

隨後領著師叔到了水井旁,掏出手機。將花盆拍了下來。

把照片發到了行內群問道:誰來你們這買過這個東西,速聯係我。

“上麵的印章和做工,用不了多久我也能找到。何必這麼興師動眾?”李鬆疑惑道。

講出事情原委後,師叔也感歎了一聲。“家門不幸啊。”道門的孝善往往十分重要,也難怪,師侄二人對現在的社會如此失望。

不一會,一切揭開了謎底,那個動手腳的人被找了出來。

不顧孫姨的挽留,師侄二人也沒吃飯,拜別了這個關公廟人家。

在車上,師侄二人也逐漸熱絡起來。

“師叔,你說,本性淳善的一家人,一輩人的惡,幾代人供奉關公。怎麼還沒會如此?”

李鬆聽到師侄的話,難得地思索了一會,“小苶啊,事情可能也沒有這麼簡單。”

他接著說,“那個老爺子因為家中有人做髒事,把我們請來,找到那個事主。可是,一切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