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衍大道(1 / 1)

鴻蒙初判,天地分離,與天地而生的還有各族生命,其中以巫族與妖族最是強橫,其他如鬼族、魔族各霸一方已形成勢力,唯有人族天生孱弱,而骨血確是巫妖鬼魔最喜之補物,顧四族均豢養人類,繁衍生長以自資其差役果腹,人類不知在四族淫威下殘喘幾千萬年,在妖族管轄之地,人類豢養之所少典山走出一位人類大能----人皇軒轅。

據傳人皇軒轅出生之際,少典山紫氣東來,連那妖族大帝東皇都不得近身,巫魔鬼亦是心驚膽戰,四族不約而同,像商量好一樣對人類當年出生之嬰兒進行了滅殺,人皇軒轅賴母親有嬌事藏於有熊山華胥澗得以生存。

人皇軒轅少兒神靈,滿歲能言,後偷摹巫妖二族修煉之法,感應天地靈氣,漸漸知曉人類身體構造之妙,後創《軒轅內外經》,教化人族修行,不足千年,人族勢力已能與巫妖鬼魔四族爭衡。

人族發展太過迅猛,惹起巫妖二組的忌憚,欲與鬼魔兩族聯手滅絕人類,鬼魔二族投鼠忌器,知巫妖二族沒安好心,人族滅後自己亦是覆滅之時。

人皇軒轅也知曉了巫妖二族密謀,親臨羅浮山、血幽海,曉以利害說通鬼魔兩族合力反抗巫妖,四族之所以喜食人族,原因人族天生三魂七魄,肉體骨骼、血肉、經絡樣樣俱全,而巫妖二族天生兩魂六魄,魔族肉體強橫但有魂無魄,鬼族魂魄俱全耐沒有肉體,人族雖最羸弱卻最是全麵,故此引來四族之忌憚。

人皇軒轅明白,鬼魔二族都是無利不起早,沒有誘餌是請不動二族助拳的,遂與鬼魔二族訂立契約:待平滅巫妖兩族,其地由人鬼魔三族分割,人族存活之時,鬼魔不得捕食,人死之後,靈魂肉體任鬼魔享用,光明處人族為尊,黑暗處鬼魔作令。

鬼魔兩族思量,人類繁衍遠超巫妖鬼魔,壽命卻短,生不能食用死後捕食亦是不少,黑白分明,故答應人皇合力抗擊巫妖平分大地,但二族卻是不知人族多的不隻是齊全的魂魄肉體更是多的聰穎才智,兩族在迷蒙中掉進了人皇的詭計之中而不自知,待他們反應過來為時已晚,也為後來人、鬼、魔三族鬥爭埋下因果,這是後話。

人鬼魔三族與巫妖二族決戰於板泉,五族大戰,血色玄黃,巫妖二族雖然肉體強橫,奈何缺魂少魄,在聚集天地靈氣有先天優勢卻在具體運用上受到魂魄不足的之製約,最大的缺陷就是壽命綿長但子嗣繁衍困難,百胎能存一就算高出生了。

百年戰後,五族傷亡慘重,其中尤以巫妖二族最為慘烈,十不存一,而人族因為高出生率漸有成為第一大族之象。

妖族為子嗣不斷,悄然退出,匿跡遠遁,隻留巫族以一敵三,終是雙拳難敵眾手,眼見巫族有滅族之禍,巫族八大巫王:府方、養優、英叭、火耐、剖帕、修狃、黃虎、司崗一起燃燒血脈,蒸騰天地靈氣,欲與其他四族同歸於盡,人鬼魔三族具是驚恐又無可奈何,隻能等著巫族以全族覆滅為代價的絕世之伐。

就在人鬼魔三族引頸就戮之時,隻見天地混沌,一切似歸於鴻蒙,數道紫色神雷從天而泄,直擊八大巫王聚集之處,瞬時灰飛煙滅,一陣疾風過後,天朗氣清,巫族好似從未存在於世間一樣。

五族大戰後,各族大神通者方悟得,鴻蒙判開,天地分離,地載萬物,天育其息,萬物以氣為主,天地以天為綱,順天則生,逆天則亡,天道講一個製衡,巫妖二族過於強悍,故天降一絲殘留之鴻蒙紫氣與最弱之人族,被軒轅人皇所得,得以複興人族,天地得以再次平衡。

大戰之後,人皇軒轅將“皇”號去之,換“天子”之名以表敬天之意。

大戰過後自是人鬼魔三族分割勝利果實之時,人皇軒轅按照盟約踐行諾言,也知鬼魔二族貪得無厭,於是彙集人族智慧聰穎之人,製造燈火蠟燭之物,在黑暗中布施光明,鬼魔二族因向天盟誓,不得在光明處捕食人族魂魄肉體,一旦違背,必遭天譴。鬼魔二族知曉後自是牙根癢癢又無可奈何,皆是懼怕天道之威。

至於瓜分巫妖二族所占土地,均按盟約執行,奈何鬼魔二族新生稀少,人族繁衍更勝從前,加之修煉有法,逐漸蠶食鬼魔二族生身棲息之所,直至二族蹤跡稀無,人族是為主宰。

話說人皇軒轅自去皇號,心中終是不服,自己雖修得大道,壽元無量,人皆稱賀與天同壽,均不知人皇雖與天齊壽,終是低天一頭,好不煩悶。

後“天子”軒轅禪位與人族大能炎帝,領悟鴻蒙紫氣,不負苦心,悟得被天道蒙蔽之時空法則,得以誇天一步,破虛空而去,世間從此再無軒轅,隻有傳說。

軒轅誇天一步、破空而去,激起了其他修行者之誌向,既有更高處,自往高處行,但能步人皇後塵者寥寥無幾。

天道亦知曉各族誌向,將天機蒙蔽更深,使破虛登天如隔山觀景,無處著眼。芸芸眾生,喜生惡死,趨利避害也是天性。天道恢恢,密兒有漏。為追尋那一漏之所,無數修煉者盡其心智,殊途同歸,天下神州的故事自此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