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省狀元(1 / 2)

古記者不知道從哪得到了消息,想要采訪佘小果。

佘小果說成績還沒出來,有點早。古記者卻說她先采訪好,寫好稿子,等到成績出來,她第一時間發稿。

古記者這一年來還是挺照顧佘小果的生意,汽水是成箱的拿,剁辣椒和小麻辣魚也經常來買,還寫過一個小文章,讚“李嫂子”的剁辣椒和小麻辣魚是泠江一絕,算是幫佘小果做了個軟廣告。

對於她的要求,佘小果不好拒絕。

等到采訪完,古記者寫好稿拿給給佘小果看有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佘小果看沒寫什麼出格的,就沒讓修改。

高考成績出來,佘小果541分。顧校長親自上門報喜,他激動的說,“佘小果這一次,不僅是泠江縣第一名,還是全省第一名,比泠江縣第二名劉娟同學高了八十多分。”

校長說著,忍不住抹眼淚,趙老師也跟著來了,校長抹眼淚,他也跟著抹,弄得佘小果和還沒來得及出門的佘玲麵麵相覷。

佘玲自己沒讀什麼書,打心裏對文化人尊敬,她留了兩位老師吃飯,拿了汽水招待,又去佘國兵店拿了冰棒回來,順便還買了肉。可是等她拿了冰棒和肉回來,顧校長和趙老師卻堅持要走,說是還要去給第二名劉娟報喜。佘玲硬是把冰棒強塞給他們。

古記者時刻關注著,她上麵有人,比顧校長還先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刊登了她的采訪。

采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還記得去年泠江縣的前三名嗎?第三名的女孩子名叫佘小果,來自農村,一年過去,她又給我們帶來了驚喜,而且是大大的驚喜。

這篇采訪有佘小果的照片,有佘小果的情況介紹,比如她進高中後成績一次比一次好,比如她跳級了,其後才是她的采訪,佘小果不知道的是,古記者還采訪了顧校長,采訪了她的幾位科任老師。

佘小果一下子出名起來,特別是古記者提到她讀書期間還做生意,泠江縣城的汽水都是她的貨,連帶她的汽水也銷得好起來,每天的銷量直接翻了倍。

古記者想得很周到,還特意送了十分報紙給佘小果,讓她留做紀念或送人都行。

而綠鷺村,因為村支書有看報紙的習慣,很輕易就看到占了大篇篇幅的佘小果的報道。

村支書拿著報紙去了佘國榮家。一路上不免有人好奇問起,寒支書就順口說了。

於是,佘小果還沒到家,綠鷺村就都知道佘小果考了高分。

就有人問了,“全省第一,是不是很厲害!”

寒支書就說了,佘小果以後不用穿草鞋了,可以天天穿皮鞋,畢業就能有正式工作,每月有糧票發有工錢拿。

村人就羨慕了。

佘國榮得知消息,大喜之下,把小賣部的桔子糖都拿出來撒,見者有份。水果糖最初隻有縣城有,要三分錢一料,漸漸鎮上也有了,價格就降了,但也要一分錢一粒。

村上的小孩子們聞訊而來,盼盼給佘國榮道恭喜,然後拿著佘國榮給的兩顆粒一臉高興地離開,回去的路上順便催朋喚友,讓他們去領糖。

佘小果建議下,佘國榮在院子兩邊各建了三間房子,用來做剁辣椒和小麻辣魚。分別為發酵室、包裝室、倉庫等,一下子正規起來。

因為早有打算,他們今年的地全用來種辣椒,村裏的辣椒也全收了來,甚至其它村,佘國榮每次出去賣冰棒,出去的時候,是一車兜的冰棒,回來時變成一車兜辣椒或小魚仔。

佘國榮家又在建房子了。

他家自從分家後,這日子是以肉眼可見的紅火。反觀老佘家,佘建國的大兒子還沒娶上媳婦呢,就在佘小果回來的第二天,她大伯還來找過她,說是聽說有人在泠江縣見到了佘玲,問她有沒有看到。

佘小果自然說沒有。

正好遇上寒可鑫來找佘小果,佘建國腆著臉上去,“可鑫,你可看到佘玲?她都出去一年了,家裏人很是擔心。”

佘小果暗暗吐嘈,擔心沒有小姑,沒錢買彩禮吧。佘小果擔心寒可鑫不小心說出去了。在泠江縣,寒可鑫也是見過佘玲幾次的,以寒可鑫的人品,肯定不會主動去找老佘家告狀,但是被人問起來,會不會說,佘小果就沒有把所握了。

寒可鑫看了眼佘小果,佘小果輕輕地搖頭。

寒可鑫說,“沒看到呀!是誰看到佘玲阿姨去泠江縣了,那人怎麼不把她帶回來?”

佘建國正要說什麼,警惕地看了看佘小果,終是說道,“就是別人,你不認識的。”

寒可鑫想套佘建國的話,佘建國想套寒可鑫的話,最終誰也沒套出話來。

佘建國走後,寒可鑫提醒佘小果,“叫佘玲阿姨注意點,我聽說佘大伯他們最近有想法親自去泠江縣。”

還有這事,連她爸媽都不知道。佘小果謝過寒可鑫。

寒可鑫是來找她借資料的,雖然高考已經過了,他並不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