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不僅是京城奧林會舉辦的一年,也是李川重生的一年。
頂著寸頭精神發型,僵硬著脖子,李川怔怔地看著四周:
缺了一角的黑板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字牌
一道道帶著模糊記憶的身影
簡陋木製書桌
破舊書本
……
記憶深處的畫麵一點點拉近。
這曾經陪伴李川了六年,又相隔近三十年,熟悉並陌生的環境讓他呆呆立著,兀自發神。
“韓老師讓你去辦公室一趟,哼哼,還打架,這下完犢子了吧?”
略帶嘲諷的聲音將李川驚醒過來。
沒有多問,帶話同學嘴角微微翹起,一臉幸災樂禍的表情,已經提醒了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大環境決定生活環境。
雖然在李川小學時,社會就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可這車道裏的車速度顯然並不相同,河沙鄉就是慢速車之一。
就比如李川現在所在地,河沙小學。
不僅四層高的老教學樓還依然承載著六個年級共十二班五六百名學生,而且舊時期的一些老師也依然活躍在學校內。
而相比新時期的年輕教師,這些遺留下來的老師素質就有些良莠不齊。
既有德高望重的白發老人在教室內教書育人,也有社會畢業的中年大叔在學校內混口飯吃。
韓有才就是後麵這個群體中一個典型。
早年浪跡於街頭巷尾,直到上了年齡後靠著關係進了河沙小學,搖身一變竟成了一位小學語文老師。
小學語文嘛,老師和學生水平都很難測量。
再加上這所小學規模本來就不大,每個年級也就兩個班,還是同一個老師教,連試卷都是這位老師出的,自然很難從平時成績中區分教學水平的高低。
就算學生到了初中後發現自己相比其他人差很多,也會直接被周圍人一句“鄉下來的”歸納為貧困集體,而不會細想其中的因果矛盾。
話再說回來,社會畢業後轉職老師的韓有才別的不行,管理班級能力那叫一個專業。
就比如分配座位時:
嗯?你老爸辦公室裏的?
請第一排座,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說,老師隨時都在呢!
你家長外出打工的?
哦,最後幾排還有空位,隨便挑一個。
什麼,身高矮了看不到?
格局小了不是,要有大局觀,我這也是在鍛煉你的自學能力。
咦?我記得你小子家裏和我家有矛盾?
讓我好好想想……
李-父母外出打工-與韓有才兒子打過架-川就很幸運,班級裏那個“唯一”的“VIP寶座”就成為了他專屬座位,等閑都不會有任何同學靠過來打擾他學習……就是挨著垃圾堆,有億點點臭。
除了座位環境的持續輸出外,李川還要時不時被韓有才叫到辦公室‘聊天’,嗯,動作稍微大了點的那種。
為啥不叫家長?
一個性格孤僻小學生,一個老資曆教師,誰的話更可信顯然不言而喻。
同學們?
一個個才十一二歲左右,現在指望是不是稍微早了點?
更何況,韓有才還有一堆前職業傳下來的滿級特殊隱藏技能……
而且,除了外界環境外,李川自身也有一些問題。
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李川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在小學三年級第一次見到父母之前,都不知道“父母”這個詞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