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家三口(1 / 1)

在少林寺附近的嵩山村裏,這個村的農民都很勤勞善良,過著普通清貧的日子,唯獨有些不同的是,有一家三口,在家的後院裏有很多粗糙的木人樁,看著像是練武之人用的。

兩個人除了每天起早貪黑種地和日常的作息生活外,男人會時不時在木人樁上練功,有時也跑到附近的山頂上,武刀弄劍,在映襯日落的陽光的照射下,男人的皮膚變得古銅色,劍眉星目的臉也古銅古銅的,顯得格外的英武。

女人就在家時常在爐灶旁忙碌和侍弄晴綸織布為一家三口做衣服,他們穿的都是粗布麻衣,過著非常清苦的日子,女人忙完,閑下來,偶爾也會在屋內彈彈琵琶和吹笛子,聲音優美動聽。

看似聽起來動聽的琴聲和笛聲,其實夾雜著一絲淡淡的憂傷感,這不難看出,女人年輕時一定是一位大美人,在粗布麻帽下麵的那張臉還是能看到傾國傾城的瓜子臉和柳葉眉,就如從畫中走出來般。

少林寺裏,和尚依舊照常練功,舞刀弄槍,赤手空拳,硬氣功等,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沒有人注意到房頂上有個小孩子在看著這一幕,非常認真。

這名小孩子年約八歲大,小臉蛋很稚嫩,稚氣未脫,臉雖然看起來稚嫩,但是,他的左臉長了一個奇怪的胎記,除了右臉的蘋果肌看著正常,但五官其他看著像被燒傷。

他看的非常投入,都不知道身後悄無聲息的出現了一名方丈,方丈看著孩子的後背說:“阿彌陀佛,你是哪村哪家的孩子?怎麼能隨便到處亂跑?快回家去!”

這名孩子依舊看得非常認真,好像沒聽到方丈說的話,方丈無奈,隻好用手拽起他的領角,強行轉他的身,這名孩子驚恐的睜大眼睛看著突然出現在自己身後的方丈,孩子沒有應聲,似乎是個啞巴,這名方丈見孩子不應聲,隻好用手拽起,就像提水桶一樣,跳出寺外,逐出去,送回嵩山村內,就回寺了。

沒過多久,有一戶人家屋裏傳出小孩被女人訓斥和打罵的聲音,“榮兒,下次再讓我知道你跑到少林寺,下回有得你好看,今天就暫且饒恕你,下次再讓我看到有和尚把你提回來,非打死你不可!還有,你這張臉,這麼出去會嚇著別人的!”

隻見屋裏女人拿著一根木棍,指著縮在牆角的小孩,小孩的眼睛裏既有驚恐也有不服,但他並沒有被真正恐嚇到,依舊我行我素,男人和女人無可奈何,隻好把他關在家裏輪流死守,不允許他出家門半步。這名孩子名字叫黃榮,男人和女人是他的爹娘。

又過了八年半載,黃榮已經長大成人,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能幫助男人和女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但是這孩子還是屢教不改,還是像兒時偷跑到少林寺偷看和尚練功。

方丈也已經對這位少年無可奈何,隻好拉他來到主持麵前和住持商量。

主持說“阿彌陀佛,出家人都以慈悲為懷,隻要沒有擾寺,沒有作出對少林寺不好的事,就讓他看吧,對了,最近有沒有找到那位叛徒的消息?”。

方丈單手合掌到:“還沒,現在我們的十八銅人弟子已下山尋找了,找到一並帶回”主持雙手合掌回到:“阿彌陀佛,好,這個叛徒把他抓回來一定要好好懲罰他”方丈鞠了一躬,主持回寺,黃榮很聽話,也很滿足。

家裏,男人和女人除了每天依舊過著普通貧苦的日子,種地、織布和日常作息外,兩人都已經年紀大了,男人蓄起了絡腮胡,女人的臉上也已經多了些歲月的皺紋,已不再年輕漂亮,不在彈奏琵琶和吹奏笛子,但些許蒼老的臉依舊保留著些傾國傾城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