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小的時候,我就不喜歡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經常都在家裏發火。從我記事起,無論我做什麼,父親都沒表揚過我,可能原因就是我是他的養子吧。
小時候,我是個過度活潑的男孩,可能算是調皮的吧。但是無論我在外邊惹了什麼事情,無論是對是錯,父親都是當著好多人的麵大罵我。在別人看來這也就夠了,我也曾經想過父親罵完了就沒有事情了。可是父親每次罵完了,都要在別人不在的時候再給我補上一頓打。無論我的考試成績是多好,父親都沒有誇獎過我。小時侯聽別的孩子說他們的父親如何獎勵他們的進步,我就在一邊自己傷心,因為我的父親從來沒有過。有一次,我一個學期從班裏的三十多名進步到年紀8個班的前十名。當我高興地告訴父親時,他淡淡的說:“你什麼時候能穩定啊?!……”後邊的話和我所想象的差別是那麼的大,從那時候起,我就對自己說,“我恨這個爸爸,如果我能夠離開他,我會走的遠遠的!”
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從初中離開父母以後,我就是個非常獨立的人。高中的時候無論是多大的事情,我都會自己去解決。高考的時候,父親的話是:“如果考不上重點,就不用再上了。”拿到報考誌願的時候,看著那麼多的學校,我的挑選是按照和家的距離來的。看著一所所那麼遙遠的學校,我的感覺是我如果考好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湊巧,我的第三誌願都是空的,當老師看到的時候跟我說“上了這麼多年的學,就這麼一張表,填滿吧……”這句話我永遠都記得,因為我照老師的話把它填滿了,而我隨便挑的學校就是中國礦業大學。我最後錄取的也是它,離我的家不到一百公裏。
當我來到這裏的時候,沒有離家那麼遠,但是我起碼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起碼我可以不用每天都讓父親罵了。我每次往家裏打電話都要在爸爸一般不在家的時候,因為父親平時這些時候都沒有空的,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就是這樣。開始的時候母親隻是說要不要父親接,我就借口要上課掛掉,次數多了母親也就不說了。
大一的中秋那天,我還在學校軍訓。母親問我想家麼,我說我要在學校過中秋了;母親說想家麼,我說我想媽媽;母親說想弟弟麼,我說想;母親說想你爸爸麼,我沉默了好長時間沒有說話;母親說往家裏寫一封信吧,我支吾著點了點頭,恩了一聲。放下電話回到大家中間,看到圍著蠟燭唱歌的大家,我真的第一次感受到了想家的滋味……
提起筆,在寫稱呼的時候,我寫上媽媽,撕掉,寫上媽媽和弟弟,又撕掉了。最後還是寫上爸媽和弟弟。但是實在沒有什麼話要和爸爸說,於是問問他的身體,告訴他我現在很好,然後都是給媽媽和弟弟的話。就這樣,我的第一封家書這麼發出去了,但是好長時間都沒有回信,這是正常的,因為母親並不識字,父親每天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