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還記得,我原先跟你提過,不要站隊一事?”
林清點頭,“記得。”
“聖上而今隻有三個皇子,六皇子暫且不提,三皇子和五皇子都是人中龍鳳,且母族勢力強盛,儲君之位,怕就在這二位皇子中輪轉。”
“那,申小將軍……”聽了林如海這一席話,林清有些懷疑他自報家門的用意。
林如海微微搖頭,“應該不會。申將軍向來光明磊落,申小將軍也聲名甚好,想來不會耍此陰招。”
“但是不管如何,你都得牢記,''''穩中才能求進'''',所謂''''謀定而後動'''',萬事沒有十足的把握,十分的理由,不要輕易表露態度,更不要隨意站隊。”
“從龍之功固然顯赫,可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能耐活到最後。”
林清聞言,若有所思。
沉默一番後,忽而想起了“彩雲間”一事。聽林如海提起過他早年一直在京中當官,或許他能知道一些內幕。
“大哥,我尚有一事未明。”
“哦?何事?”林如海端起茶杯輕飲一口,慢悠悠道。
他其實不怎麼愛吃甜食,甚至覺得膩得慌。
“你可曾聽過,城西的''''彩雲間''''?”林清試探道。
林如海聽罷,幾不可微的眨了眨眼,但表情卻紋絲不動,聲音也是一如既往的沉穩,“聽過。”
“那你可知,這''''彩雲間''''一名,是何人所取?”
林如海沒有正麵作答,而是偏頭看向林清,“好端端的,問這個做甚?”
“哦。”林清尷尬著笑了笑,“是這樣的,我初初聽到這個''''名字'''',便覺十分別致,可翻遍典籍卻並未找到它的出處。想著大哥你學識淵博,可能知曉它的典故,故才有此問。”
林如海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末了,像是想起了什麼有趣的事,竟莫名笑了笑,“罷了罷了,索性今日與你一並說開,省的你跟個愣頭青一般,總問些不該問的。總歸問我總比問外人來的好些,你也能借此給自己提個醒。”
林清聽了,有些尷尬,敢情他在林如海心中竟是個愣頭青的形象?這可真出乎他的意料,他還一直以為自己表現的很穩重呢。
林如海清了清嗓子,隨即緩緩道來。
“''''彩雲間'''',''''舒肴齋'''',''''勻顏閣''''這三家店的店名皆是文桓太後所取。文桓太後在世時,最愛吃這三家的糕點,高興之餘,便親手給這三家店提了現在的名。”
“文桓太後?我怎麼沒聽說過南柯國有這麼一位太後?聖上不是由太妃扶養長大嗎?”
南柯國風氣甚為開放包容,故而茶樓裏也會有人偷偷議論皇室八卦,正常來講,隻要你不指著皇帝的姓名罵,也沒人去管你,縣衙也不管。
故而林清很是從中聽過一些皇室八卦。
就比如,當今聖上六歲登基,十八歲親政。生母早逝,由一名甄姓太妃扶養長大。
原先他不知道這是“紅樓世界”,聽到那位甄姓太妃也沒太大感觸,而今知道了這是“紅樓”,他便懷疑那位甄太妃就是原文中的老太妃!
在現代他就聽一些紅學家分析過,那位“老太妃”,極有可能出自江南甄家。
如今看來,倒不排除這個可能。
可饒是如此,他還是沒聽說過還有一位“文桓太後”呀?
“你年歲尚小,文桓太後在你出生前就已仙逝,不知道很正常。”
“可……,可即便是這京中人士也甚少有知曉這位太後的。”
林清想起了和樂樓那位小夥計,那是何等的伶俐聰明,和樂樓“格調”又高,本身茶樓消息流通又快,連他都沒聽說過“文桓太後”這麼一號人物。
“這就要提到一樁算不得秘密的秘密了……”林如海捋著自己長長的胡須,目光悠遠,陷入了回憶的沉思。
林清見林如海要開始“講故事”,忙豎起耳朵。
“論輩分,文桓太後應當算是聖上的祖母。聖上六歲時,先帝暴斃,文桓太後便扶持聖上登基,而後臨朝稱製十二載。”
“南柯國向來重文輕武,稍微有些能力的寒門武將更是被軍功世家合力打壓,最後直接導致朝中無將可用。沒有得力的武將鎮守邊關,戰事連連失利,國威一再受到打擊,最後竟輪落到給那些蠻夷小國進貢歲幣才能求的片刻安寧的地步!”
林如海有些激動起來,於是忙定了定心神,“文桓太後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大開武考,提拔了眾多寒門子弟,連帶著打壓了好些老牌勳貴勢力。朝中出身微賤的武官逐漸和那些勳貴分庭抗禮,申將軍便是在那時發的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