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長江經過江中島之後驟然變寬。所以當潘元明帶著義軍水師收複此地後,康茂才的長江水師如噎在喉,隻能龜縮在鎮江和揚州。
看著位於長江下遊的江陰州,張士誠的眼光越發深邃。
“長江,康茂才,阿魯灰,還有一個元軍統帥福壽!”
如今五萬大軍壓境,北邊兒還有一個康茂才,看似是絕殺之局,但……
“砰!”
他猛地一拍桌子,一個極其經典的戰例在他的腦海中閃過。
“留在常州死守絕對不是辦法!將常州城內所有的糧食和銀兩全部散開給百姓。”
“大人,糧食都分完了,那咱們咋辦?”馬三刀不解。
“咱們啊,北上!”
“大……大人,那這常州城俺們不要了嗎?”
“放心,咱們遲早還會回來的。”張士誠整了整衣襟道,“傳令下去,願意跟著江浙義軍走的都可以來”
雖說各路將領不解,但都還是絕對聽從張士誠的命令,率軍離開常州,準備北上。
至正十一年十二月中旬,光複常州城的江浙義軍暫時撤出了這座城市。
江浙義軍駐紮常州十八天,共處死了三十七個地主貪官,發放了一萬九千石糧食。
當日,萬人空巷,全城百姓夾道送別。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翁右手顫顫巍巍地拄著拐杖,左手端著一盆用竹籃乘著的蘿卜幹,走近了張士誠。
隨即,那老翁在離張士誠兩丈遠的地方止步,看著正在行軍的隊伍,顯然是怕唐突了他們。
“三軍止息!”張士誠朝著全軍高呼,兩萬五千義軍將士瞬間立正,全場隻有高懸於上的日月同輝旗在獵獵作響。。
張士誠朝著那位老翁揮了揮手,走到他跟前。
須發皆白的老翁全然是一副意想不到的表情,雙膝微屈就要為張士誠磕頭,“大人對常州百姓天恩,草民永世不忘!家中也沒剩下什麼餘糧,也隻好拿一點土產……”
張士誠連忙將老人扶起,親自將竹籃接過。
“老人家不必如此,俺們義軍打元韃,滅偽朝,無非就是為了懲辦貪官汙吏,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還是張大人好啊……”
這一句換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讓數萬受了一輩子壓迫的老百姓黯然涕下。
數百年的亂世,不知有多久已經沒有人為百姓說過話,曾經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世名言,在這個時代也幾乎被遺忘的一幹二淨。
有了老翁的先例,無數百姓都爭先恐後地將自己家中的一些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東西遞給了義軍將士。
當最後一隊江浙義軍走出常州城門,不知是誰起的頭,數萬常州百姓一齊跪下,朝義軍長拜。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義軍的背影下,勾勒出理想,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