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雲點了點頭,“恩,先生說的很對,但我還是不想打擾鄉親們過年,這件事還是等過了元宵節再辦吧”。
高雲雖然沒有完全采納孫斌的建議,但卻對他的才能更加的認可了。高雲覺得孫斌在如此人心攢動的時刻,還能這樣有條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被這麼一攪擾,高雲也沒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張飛坐鎮縣衙,自己便帶孫斌和關羽返回高府。
一進家門,內管家就迎了上來,說涿縣蘇府派人帶來口信,讓高雲早早準備,正月十六啟程。
高雲數了數日子,還有半個多月,準備時間還是很充裕的。按蘇雙說的這一去就得兩三個月,而現在已經到了公元一八二年的春節,再過一年零兩個月就要爆發黃巾起義了,對於高雲的計劃來說,這個時間是很緊迫的。所以雖然他人不在家裏,但逎縣的準備工作卻絕對不能停手。
而這其中最為緊迫的就是熔煉精鐵和鍛造兵器了,高雲知道一支軍隊的裝備質量,是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雲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衡量當前的條件,決定使用加碳熱處理工藝,也就是常說的“悶鋼”,其實這才是高雲製作坩堝的主要意圖。
這種技術雖然在近代就已經出現,但就這個時期的設備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而且這種工藝本來就很繁瑣,在滲碳之後還要淬火、回火,這無疑又大大加長了鍛造的時間。
所以高雲決定在臨行前,讓孫斌完全掌握這種技術。這樣的話,即使自己不在,孫斌也可以帶領鐵匠不停的鍛造兵器。
於是對孫斌說道:“輔仁先生,我從涿縣回來之後,交代你的幾件事辦的怎麼樣了?”
“哦,連弩和圓盾製作還算順利,倒是鐵錠熔煉有些緩慢,因為天氣寒冷,爐溫不容易把握,所以產量不是很高”。
“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我們時間緊迫,即便是天氣寒冷,也隻能克服了。這些東西,大概都產了多少了?”
“回主公,共計連弩一千餘把、圓盾近三千個,不過還沒有幹透、鐵錠不足一千斤”。
這個生產速度已經超出了高雲的意料,不禁對質量有點兒擔心。
“已經很不錯了,麻煩先生各取幾個來我看一下”。
“是”。孫斌應承一聲,轉身去了庫房。
功夫不大,孫斌便帶著兩個提樣品的隨從進了前廳。
高雲逐個看過以後,算是服了孫斌了。這樣簡陋的條件,竟然能有這麼高的產量,而且質量也很理想,可見孫斌是付出十分的辛勞了。
高雲知道孫斌操勞,心裏有點兒不忍,但接下來的事卻又必須要倚重他的才能,隻好說道:“雖然我知道輔仁先生這段時間非常辛苦,但正所謂:‘能者多勞’,我走之後,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不得不依賴先生,還望先生不要怨我高雲不近人情。先生勞苦功高,我高雲銘記在心”。
其實,在孫斌心裏,高雲越是給他安排任務,他就越高興。因為他覺得這不但是高雲對自己的信任,而且是自己報效高雲的機會。
現在見主公還這樣憐惜自己,心裏更是感動,連忙說道:“主公言重了,孫斌受主公大恩無以為報,主公有事盡管吩咐,孫斌縱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孫斌這種任勞任怨的品行,讓高雲覺得敬佩,他站起來,吧手按在孫斌肩膀上,“有你在我身邊,真好啊”。
就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孫斌落淚了,他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主公,一個自己可以為他甘心赴死的主公。
一來孫斌聰明、二來高雲教的細心,隻用了三天時間,孫斌就完全掌握了這種技藝。高雲見孫斌已經學會,便讓他招募各處手藝精湛的鐵匠,開始鍛造兵器。
把這些事情安排妥當,就已經到了大年三十。這“每逢佳節倍思親”,高雲心裏難免有些惆悵和憂傷。好在他還有這幫兄弟,和一個賢惠的妻子。
“來人”,高雲叫來兩個聽班的兵士。
“你們去,告訴師爺、二爺、三爺,讓他們把手裏的事都放下,回來過年。另外告訴內管家,把府裏上上下下的人手分成六班,從今天到初五,每天留一班當值,其他的放假回家,工錢照發。當值的發三倍工錢”。
“放假照發工錢?當值還發三倍?”,這可是從沒聽說過的事兒,倆人楞了半天神兒,才反應過來,連連答應著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