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在石頭山下有一個村,叫石頭村。石頭村是山村,到處布滿石頭,村名也是由此而來。這裏土地貧瘠,農民收成甚微,隻能靠天吃飯。
靠近山腳下,村的北邊有一間用石頭壘砌成的茅屋,孤零零坐落在靠近小溪的草叢邊,小溪一年四季很少有水,隻有在每年夏季的澇雨天才有溪水流淌。茅屋裏住著一家三口人,男的叫劉勁,妻子叫林穎,還有他們的兒子劉聰。劉勁是個殘疾人,可他不僅身殘,而且誌氣也殘,在石頭村是個遊手好閑,整天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男人。林穎雖是他的妻子,可是林穎一天到頭也和他說不了幾句話,他們之間的結合本來就是一場最大的悲劇。林穎從來不和劉勁住在同一個屋,她討厭他的墮落。這個家維持到現在,林穎隻是不希望兒子失去親生父親。
在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處簡易的學校,叫石頭山小學。是村裏每家每戶湊錢蓋的。李冰就在這裏教學。一年前的冬天李冰在這裏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偉大的教育事業。教室裏掛著他的遺像,講台上還殘留著他的氣息,遺像的臉上透漏著天真無暇的微笑,笑裏沒有一點“水分”。
第一節美麗邂逅
月光如水,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輕輕地爬上林穎的臉頰溫柔地撫mo著這個孤獨女人的身體。林穎死寂一般地躺在床上,月光照在她憂鬱無神的眼睛上發出淒涼的光芒,好像整個世界已經和她隔絕了。
李冰已經走了,可是他的影子不隻一次出現在林穎的麵前,閉上眼睛是他,睜開眼睛還是他,趕不走,揮不去……
子夜,萬籟俱寂,萬物進入了夢鄉。
夜鶯的淒啼回蕩在不遠處的山澗中使人不覺毛骨悚然,仿佛已步入一個恐怖的世界。
思念也伴隨著夜鶯的叫聲進入夢的森林……
森林幽暗而神秘,正當林穎懼於無助時,李冰來了,帶著他昔日一樣的微笑與神采出現在林穎的麵前。
她倦了,依偎在他溫暖而堅實的胸膛前幸福地笑了,笑聲驚醒了沉睡的夢。
於是思緒又回到兩年前的今天……
“布穀,布穀……”
布穀鳥來了,麥收的季節已悄然來臨。
悶熱的夏日把大地烤的直冒火,林穎揮灑著汗珠收割著半年的希望與果實。對她來說,勞動算什麼?汗水又算什麼?她可是天不怕、地也不怕的女人。她愛自然、愛田野。她想一切源自於大自然,人類一旦脫離大自然、背叛大自然也許一切將會銷聲匿跡。
麥子割了一畦,她的思維也停止了想象。
天邊的雲正施展著它的嫵媚,一陣風吹來,帶著雨意的烏雲向彩雲擴散,最終遮住了那美麗的雲彩。繼而,雷聲電鳴,狂風大作。夏日的天可真是女人的臉說變就變,她急匆匆收拾完麥子。
陣雨過後,田間不能勞作。林穎在讀著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她喜歡這個故事。她很崇拜桑提亞哥,這個孤獨而頑強的老頭。在八十四天沒打到魚的時候,他懷著希望出海,打到一條大魚在返途的海上,他遭遇了鯊魚的襲擊,他的收獲全都讓鯊魚吃掉,桑提亞哥隻好拖著一架魚骨回到家裏。雖然說收獲沒有了,但他卻堅強地戰勝了鯊魚,沒有成為鯊魚的獵物,在得失之間老頭很平靜。她更喜歡海明威抽象式寫作方式,自然簡樸。把海上的情景、以及老人的心理變化和意誌都描述的淋漓盡致,讓人驚心動魄。她讀完《老人與海》這樣想著,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