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一章登基(1 / 2)

金紀元年,蒼龍國新帝登基,聖都城內熱鬧非凡,街頭巷尾張燈結彩,百姓們紛紛在聖都皇城外的萬福帛上書寫下各自對新帝的祝禱。而皇城內,一片肅穆,蒼德殿內正在舉行新帝君的登基大典。

隻見典儀官尹維仁托著一個放著龍形玉雕的錦盒從蒼德殿側門進入,快步穿過站得整整齊齊的官員們,走到站在最前麵的一位女子身旁,微微躬著身子,說:“請朱雀侯帶領百官恭迎新帝。”這名女子身量纖纖,束著金冠,身著繡著彩鳳和火焰的紅色朝服。聽到典儀官這麼說,她玉頸微轉,側過妍麗又帶著幾分英氣的臉,用那雙透著聰慧睿智的丹鳳眼瞥了一眼典儀官,再看看錦盒中的物件,伸出手柔荑般的雙手將錦盒接了過來。見她接過錦盒,尹維仁立馬抽身退步,迅速退至一旁,低頭等候。剛才被他稱作朱雀侯的女子,左邊的便是玄武侯,身著一襲海藍色的朝服,束著青金冠,衣料上繡著如龜似蛇的紋樣,白皙的皮膚配上精致的五官,眼神中盡是沉穩淡然,一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俊秀模樣。朱雀侯右邊的便是白虎侯了,身形健壯,一看便是習武善戰之人,一身鑲著白色風毛的銀色朝服繡著猛虎的紋樣,頭上束著白玉虎形冠,皮膚有些粗糙,配著俊朗的五官,桀驁不馴的眼神,看起來就是不愛受規矩約束的主。

朱雀侯向左右兩位侯爺微微頷首,接著轉身麵向蒼德殿正門,兩位侯爺心領神會地跟著轉身,站在他們三人身後的國相林玉輔立馬領著分列在兩邊的官員側身麵向大殿中央的方向跪下,躬身低首。三位侯爺則微微彎腰致意,朱雀侯穩穩地將錦盒舉國頭頂,朱唇微啟,聲音洪亮地說道:“臣等,恭迎帝君,登臨大寶。”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等待著他們的新帝君。

片刻後,一個身高八尺,身著黑色龍袍的男子出現在蒼德殿的正門,他踩著用金線繡著祥雲的錦靴穩步踏入殿內,表情肅穆,目不斜視地走過一眾官員,頭上的紫金龍冠和龍袍上鏽的紫金龍紋隨著他的走動閃著微微的光芒。走到朱雀侯的身邊,他從錦盒中托起玉雕,接著走上了龍座前的台階,將玉雕擋在龍座前方正中位置的龍紋圓柱上,玉雕的底座正好穩穩地鑲嵌入圓柱的頂部,這一舉動,寓意新帝穩坐江山。新帝孟靖宇轉身端坐在龍座上,用沉穩中帶著幾絲磁性的聲音說道:“眾卿平身!”尹維仁趁眾人起身的時候,迅速撤走了朱雀侯手中的錦盒。殿內的眾人都用餘光悄悄打量著這位新帝君,卻也不敢懈怠,以免失禮。

“授璽!,隨著尹維仁的一聲令下,孟靖宇麵前的龍案上擺著的一個方形檀木盒子發出了淺淺的光暈,接著如蓮花般層層褪去盒蓋,露出一方青玉做成的印章,此印章小巧精致,做工俊美絕倫,便是帝君才能用的國璽了。原來曆任帝君都會在合適的時候用自己的靈氣結成一個木盒,專門用來封存下一任帝君的國璽,若繼位的帝君名正言順,是順應天命得來的帝位,這個盒子才會在典儀官的指引下打開,獻出國璽,而典儀官則是新帝君的太傅,須是得蒙先帝信任的人。

“證命!”尹維仁有條不紊地發出最後一個指令,這時,眾人皆抬頭看向龍座上的孟靖宇。原來,“證命”就是在滿朝官員的共同見證下取出國璽,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是順應天意成為萬民之主,名正而言順。正當孟靖宇伸出修長的手指準備拿起國璽的時候,青玉的國璽突然變成了血紅色。眾人驚呼“怎麼回事?”“國璽怎麼變樣了?”“這……這可如何是好?”一時間,滿殿議論紛紛,隻有三位侯爺互相遞了遞眼色,似乎都想在對方的眼睛裏找到答案。

國相林玉輔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尹維仁則是一臉震驚,擔憂地望著孟靖宇。孟靖宇絲毫不懼,冷靜地拿起國璽,問道:“國璽異象,眾卿有何高見?”眾人立馬安靜下來,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胡言。見眾人不語,孟靖宇眼神一冷,厲聲道:“怎麼?難道你們懷疑我不是正統血脈,不是秉著先帝聖意繼位的?”“帝君容稟,臣等並非此意,國璽已現,帝君自然是順承先帝聖意和天命所繼承的大位。隻是,千百年來,從未出現過此種異象,臣下們才疏學淺,見識淺陋,實在不知其中緣由,所以不敢妄言,請帝君恕罪。”林玉輔適時站出來,替眾人進言。這時,站在一旁的尹維仁說道:“帝君,此事從未有過,一時之間也無跡可尋,況且,封存國璽的盒子是先帝親自用靈氣所結而成,旁人自然是動不了手腳的,不如取出珍寶閣中的萬象書一用,萬象書乃上古寶物,就算不知全貌,也可解答一二。”孟靖宇思量片刻,揮手道:“依你所言,你親自去取。”“是!微臣即刻去取。”說罷,尹維仁快步從側門走出,帶了兩名內侍往珍寶閣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