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蘇聯倒台的最大功臣是上一任中情局局長威廉·約瑟夫·凱西,可是他因為伊朗門事件受審時不幸去世了。
而現在掌管這的計劃的正是中情局,對於如此潑天的功勞,趙繼統其實並不在意。首先他的位置已經升無可升,最多擠掉韋伯斯特局長的總監頭銜,那反而破壞了兩人多年來的默契。
韋伯斯特已經用行動很明確的表示了他自己控製中情局,總監辦公事的事情完全交給趙繼統處理,要來個無用的頭銜得罪個長久的搭檔,他沒有興趣。
可是他無意沾染這樣的殊榮,並不代表別人不在意!
所以賞賜還沒下來之前,針對趙繼統的彈劾卻先到了。
彈劾的理由是:海灣戰爭期間,作為白宮首席情報官,他既沒能向決策層提供來自伊拉克政 府和軍隊內部的情報,也沒能準確地報告伊拉克隱藏和發射飛毛腿導 彈的能力及導 彈發射器的威力。趙繼統因此頻受指責。
更有甚者,中情局根據一些曾被伊拉克政 府雇用的流亡者和外國工程師的情報,錯誤地將巴格達郊區的一處平民住宅區確定為伊軍指揮掩體。結果,美軍戰機於2月13日淩晨對這個目標發動襲擊,造成數百名無辜平民和兒童喪生,引起全世界的強烈抗議。這使得韋伯斯特也開始接受彈劾,趙繼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被彈劾的趙繼統便離開了中央情報副總監辦公室,甚至離開了華盛頓和情報係統,被任命為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主席。
韋伯斯特也也因為誤炸事件被調查,趙繼統離開後,他又因為在戰前,韋伯斯特做出了伊拉克可能入侵科威特的判斷,但由於缺乏權威的內幕情報,難以引起白宮的足夠重視。
因此當巴格達時間1990年8月2日淩晨伊軍入侵科威特的消息傳來時,美國的決策層竟然毫無準備為由繼續彈劾,終於也離開了中情局局長的寶座。
老布什親自提名了羅伯特·蓋茨接任中情局局長。
作為中情局俄羅斯問題專家,蓋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期都在政 府機密部門效力。先後經曆了尼克鬆、福特和卡特三位總統。
1979年,蓋茨返回中情局,因深受當時的局長威廉·約瑟夫·凱西的賞識而得到提拔重用,曆掌要職。
情報分析員起家的蓋茨,注定了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在處理軍事變革問題時,善於從理性的情報信息評估出發,在準確把握全球戰略局勢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眾所周知,在世界經濟與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國都在為各自國家利益進行著政治、經濟及軍事全方位的角逐與對壘。在這種複雜的戰略環境之下,隻有客觀理性地剖析當前的國際戰略局勢,才能準確把握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脈搏。
此次蓋茨上台,不管是作為凱西一派的領頭人,還是韋伯斯特的死對頭,他和趙繼統留下的嫡係都不會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