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明時節,獨居少年(1 / 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淅淅瀝瀝的小雨,讓虯龍山上的羊腸小道更加泥濘不堪。一個大約13歲的少年,一手提著一壺酒,一手掂著兩個大鴨梨,正步履蹣跚的走在山路上。

少年披著一身簡陋的青蓑衣,身材修長且纖細,有點弱不禁風。但是,手臂過膝,一雙丹鳳眼,炯炯有神。終於,在一座由碎石頭砌成的墳頭麵前,少年停止了腳步。

奇特的是,墳的麵前,有兩個墓碑,分別寫著,慈父之墓和慈母之墓。落款是愛子鍾蠻。鍾蠻把大鴨梨擺上,一邊一個。拔掉酒塞,自己先喝了一口,嗆得直咳嗽。然後,傾倒在濕潤的草地上。

父親大人,母親大人,不孝子又來看你們了。今天是清明節,咱們一家三口又團聚了。兩行清淚從少年的臉上流了下來,鍾蠻梗咽道。此時此刻,在村裏人眼中,膽大、心細、懂事的鍾蠻,此時此刻才是一個真正的少年。父母親去世後的種種心酸,隨著淚花,仿佛慢慢融入大地。

父母去世三年,每年的清明節,鍾蠻都會帶著大鴨梨來祭拜父母,永不分離,是這個少年最後的倔強。三叩九拜之後,鍾蠻果斷轉過身,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堅定有力的向山下走去。

鍾家莊位於虯龍山南側,東麵是虯龍河,西麵由南往北是一條官道。整個村莊300餘口人,由於虯龍山盛產青竹,所以都是用青竹蓋的房子,古色古香,非常整齊好看。

鍾蠻的房子位於最東頭,和虯龍河隻隔了一個河堤。鍾蠻時不時和村裏人打招呼,一邊往家裏走去。鍾蠻人緣特別好。本來家裏就他自己一個人,挺讓人心疼的,再加上他的懂事,上到村裏的爺爺奶奶,下到男童女童,都很喜歡他。

此時已接近中午,鍾蠻肚子已經開始咕咕叫了,作為正長身體的少年,吃飯顯得尤其重要。推開家門,鍾蠻邁步走進家裏。因為民風純樸,再加上整個村莊都是鍾氏後代,所以都沒有上鎖的習慣。

毫不客氣地說,自父母過世後的將近一年,鍾蠻都是吃百家飯,那個時候剛滿十歲,再加上痛失雙親,讓這個孩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所以,鍾蠻是整個鍾家莊的兒子,受所有父老鄉親的關愛。

大概一年前,鍾蠻開始慢慢學著做飯,自給自足。其實,鍾蠻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能自己做的事,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從陶瓷罐中拿出兩個醃製好的竹筍,清洗一下,用彎刀切成片,擺在盤子上。再生火,鍋中倒入清水,加入辦勺子糙米。這就是鍾蠻的中午飯,竹筍片配上糙米粥。

竹筍是鍾家莊最常見的菜,因為一到春天,滿山都是竹筍。糙米就比較珍貴了,由於鍾家莊附近碎石太多,不適合種植農作物,所以哪怕是糙米,也是從外麵運過來的。別看鍾蠻看起來挺斯文,吃起飯來卻是狼吐虎咽。米飯配著竹筍片,讓他活活吃出了野豬肉的感覺。但是,隻吃七分飽,這是聽老人說的,飯不能吃太飽,話不能說太滿,凡事留有餘地。

鍾蠻的房子布置很簡單,東邊是一間臥室,西邊是一個廚房兼堂屋,中間用珠簾隔開。屋裏很簡潔,除了生活必需品,就是堂屋正牆上掛著一件特別精美的青蓑衣,通體泛著淡淡的青光,其上邊有隱隱的血印。當然,肯定不是鍾蠻上山祭拜父母穿著的那一件。這是鍾蠻父母的遺物之一,一直被鍾蠻掛在牆上,幾乎是天天清理,小心嗬護。除此之外,他父母還留下了一張宣紙,上麵這著這麼一首詩:青衣夢

望著窗前點燃的青燈

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

你依然穿著那件千年不換的青衣

手持著如絲的青針

在淡淡的青光下

為我織著那件令天下人神往的青蓑衣

我不敢走近你的青樓

因為那兒有太多的溫柔

我是自己的叛徒

從不為自己奔走

我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整個青族

雖然你不全懂

但是你的眼神卻帶給了我最堅毅的肯定

我答應過你

等青水河戰役之後

我們就去遙遠的青洞

編織屬於我們自己的青衣

這應該是父親寫給母親的詩,鍾蠻默默的想著。每看一遍,鍾蠻都會發呆很長時間。青水河戰役,他是知道的,就是因為此次戰役的完勝,才造就了今天的青水帝國。問題是,父母不是一直生活在鍾家莊嗎?怎麼還和青水河戰役扯上關係了?還有一個更加讓鍾蠻想不明白的,青族和父母有什麼關係。難道我們不應該是鍾族嗎。

在鍾蠻發呆的時候,夕陽西下,已漸入黑夜。帶著這些問題,鍾蠻轉身躺床上。想著想著,進入夢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