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的東申市,蟬鳴攜著熱浪滾滾迎麵。
市中心的科學院內,江南皺了皺眉,跟著接待人員進了大樓。
一會兒有個擠破頭才約到的重要采訪。
國外“巨頭”舉家遷往國內,震動的不僅是全球科研界,甚至連帝都領導層也對東申市做了指導工作。
這種層麵的“重大傑出人物”,作為新媒體原本沒資格參與采訪活動的,大概,新媒體流行的z時代,科學院的領導們也想將科學受眾“年輕化”。
東申市“新媒體之光”的wowds,終於有機會擠進采訪單位名單。
對wowds來說,是個好消息,更是個好機會。
月底“傑出人物”采訪版麵,江南負責文娛專題,有做過幾期,科研界並非她負責範圍。
前幾天打開手機,翻了翻朋友圈,一條朋友圈狀態引起她注意。
她思考良久,決定抓住機會,並牢牢握住,沒有機會也要想辦法創造機會。
江南為了爭取這次采訪資格,特意同總編懇談許久。
不出所料,總編將這次工作,極其鄭重的交給了江南。
甚至特意調來攝影師李信、科技板塊責編趙媛媛跟著江南一起,要求務必將專題寫好,最好能寫個三四期,流量爭鋒的年代,新媒體頗具優勢。
“主編,科技版麵,我記得不算你負責方向,總編居然讓你來,用了什麼方法?說說。”
進了樓內涼快許多,江南終於緩過神,聽李信問她,江南一笑,“秘密。”
說是采訪,實際更像是小型見麵會。
會場不大,各家媒體都在調試設備,江南環伺一圈,見到了幾家新媒體同行,互相點頭問好便繼續各忙各的。
即便算是同行也不好得罪,畢竟將來跳槽,指不定誰爬你頭上。
在東申市新媒體圈混,總是互相留一線。
等了約半小時,江南還在背稿,雖然提問內容早已發給對方確認過,見慣了大場麵的江南仍舊有些緊張,卻,並非為了公事。
入口有了動靜,江南挺直背,隨著聲音抬頭,果然見到被人引路的,今天主角:
震動政、科二界,歐洲第一大研究機構“馬普所”,腦神經科學top級人物——drbrown。
德國“馬普所”(stitute),歐洲基礎科研方麵最有吸引力的科研院所,沒有之一,同期論文數量上來說,是碾壓哈佛、普林斯頓一眾大學的科研機構。
組織形式上,更像是一群科研大佬帶領phd們組成的“公司”。
川省麵積一樣大的德國,馬普所擁有80多所,涉及生命科學等前沿生物類學科,而drbrown就是其中腦神經科學中的top級別天花板存在。
江南的目光卻往主角身後挪了挪。
心跳不覺加快,掌心溢出汗珠,不覺腦中閃過許多畫麵,掌心的濕黏令她忍不住想擦手,目光卻一直盯著drbrown身後的墨發男子。
清瘦高挑,表情淡淡,毫無波瀾。
兩年未見。
他一直沒變。
看著從容有度,翩翩有禮。
16年是一整個花季雨季少女的年齡,也是她同他相熟的歲月。
墨發清瘦男子拿過微型話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翻譯,下麵有請研究院——”
話,停了一秒。
他的目光落在第二排的江南身上,又繼續用冷冷清清聲音介紹發言的領導。
“明明笑了。”江南嘟囔著用下巴按出圓珠筆筆尖,時不時低頭記錄。
錄音筆一直在她手中握著,一字不落錄著男子時不時的翻譯之言。
“我說了多少遍,e結尾單詞,去e加ing。”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氫氦鋰鈹硼……”
“開平方,這裏。”
“是1/2。”
“角度算錯了。”
“你怎麼又走神了?”男生用長尺輕輕敲了下她頭頂。
“我沒有!”她反駁。
會場突然周圍安靜下來,江南才反應過來,現在是在互動提問環節,不是初一的午休。
台上拿著話麥的男子沒忍住,輕笑了下,有一絲逗弄之意,又重複了一遍“沒有問題嗎?”
來之不易的機會,江南瞪了男子一眼,努力維持從容模樣舉手站了起來。
“有。”
“請問有什麼問題?”
江南舉著錄音筆,像從前一樣。
“您好,我是東申市新媒體wowds的,請問drbrown,是什麼契機讓您選擇來到我國呢?”
因為看過朋友圈,所以,算是明知故問。
即使是明知故問,我也想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什麼努力。
你為了理想,為了國家科技進步,如何努力,即使旁人不知道其中艱辛。
江南挺胸抬頭,在台下看著台上人,眼神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