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宗!炆兒!
尼瑪不會是真的吧,要是真的那事情就大條了!
五華的曆史其實還不錯。
大明朝,由朱元璋建立,但是朱元璋的名字是後來改的,他原名朱重八。
“朱元璋”這個名字,這是他加入義軍之後所起的。璋是古代玉器的一種,所謂“璋,剡上為圭,半圭為璋”,另外璋這種玉器非常鋒利。“元”指的就是元朝。“朱”字與“誅”同音。合起來就是“誅元璋”,朱元璋改名正是表示自己解決反元的決心,寓意自己是誅滅元朝的利器。
而這個名字也是後來人基本都知道的,也是流傳最廣也是他登基之後一直用的名字。
第二個人們比較熟悉的名字“朱重八”!眾所周知,朱重八這個名字是朱元璋早年時用的。話說朱元璋家裏的情況是這樣的,祖父名叫朱初一,父親名叫朱五四,大哥叫朱重五,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老四就是朱重八啦,也就是朱元璋。
該說不說,老朱家的確是文化有限。
但是也是因為朝代所致,因為在元朝時期,“元製,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也就是說在元朝,底層百姓沒什麼功名的,不允許取名,隻能用排行和父母的年齡相加,作為名字。
也正是因為這樣,底層百姓的名字基本都是相當的草率。
朱元璋的“字”。根據《明史》記載,“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也就是說朱元璋也可以叫朱國瑞。古代人和現代人是不一樣的,有名有字,古代男子成年後,不便直呼其名,於是“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字本來是朋友之間稱呼的,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估計誰也不敢稱他為“國瑞”了。不過“國”、“瑞”,這倆個字依然是需要避諱的。臨川侯胡美原名胡廷瑞,後來就因避瑞字,改名胡美。曾割據一方的方國珍投降明朝後,也得改名方穀珍。
沒辦法,哪怕你多吊,也得給老朱讓路。
朱元璋的第四個名字就叫“朱興宗”,估計這個知道的人寥寥無幾。是朱元璋發達之後,總覺得自己家族成員的名字太土氣,於是他先給父親朱五四改了名,改為朱世珍。接著朱元璋又給自己三個死去多年的兄長改了名,大哥朱重五改為朱興隆,二哥改為朱興盛,三哥改為朱興祖。
改完之後,立馬顯得“高大上”啦!咱們再加上朱興祖,連起來看不就是“隆盛祖宗”嘛。朱元璋的寓意很明確,而且眼下自己做的就是“隆盛祖宗”的事兒。不過知道朱興宗這個名字並沒有大規模傳播,所以人們還是更知道他朱元璋的名字。
五華腦子裏現在就像是無數的炸雷轟隆作響。
如果這個老者隻是巧合而已,但是這個少年呢。
孫子!炆兒!
這他娘的不就是未來那個點背的建文帝朱允炆嗎。兩個巧合同時發生打死他都不信。
淡定,一定要淡定!
和此時麵對的洪武大帝比起來,尼瑪蔣小米和那些錦衣衛算個屁呀。
雖然心裏想的挺好,要淡定。但是此時他的腿已經開始僵硬了。如果說惹了蔣瓛或許還能活的話,現在如果被發現看出朱元璋身份的話,恐怕自己一個禮拜之後絕對就是頭七了。
“這位師傅,請問一下茅廁在哪?”
一旁的“炆兒”見爺爺喝了水,他也就咬著牙喝了下去。可能真的是心理作用,喝完就覺得想上茅廁。
這句話在五華的耳中絕對猶如,正愁不知道說什麼呢。趕緊說道:“茅廁是吧,小施主跟我來。”
說完抬腳就走,剛走沒兩步就聽身後的朱興宗說道:“正好,咱也去撒泡尿。小師傅帶著咱一起吧。”
五華都快哭出來了,實在是太難了。
沒辦法,隻能低著頭無奈的領著二人去方便了。
方便之後三人有回到了屋中,“朱興宗”有自顧自的盛了一杯水喝了起來,倒是一點皇帝的樣子都沒有。
看著坐在那裏一點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老朱,五華隻能陪著聊天了。
也幸好五華的知識量還可以,倒是不至於丟人。
相比較五華的如坐針氈,對麵的朱元璋的內心卻是逐漸的震驚了。多年來的處理朝政,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的他早已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草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