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歸來,在親戚裏麵引起了轟動。
不說別的,光是一家五口的穿戴,明顯比同村人高出了一大截,顯得很洋氣,已經有了城市人的味道。
羨慕啊!
“沈新建兩口子都是能幹人。”
這是大家說得最多的話。
這也堅定了一些人出門打工的決心。
“豬肉漲價了,從兩塊四漲到了四塊錢,農藥化肥種子也都漲價了。糧食反倒是跌了。”
這就讓人很無奈。
開銷年年在漲,收入反而在減少。
小學的學費從二十塊一下子漲到一百二十塊。
初中的學費直接漲到兩百塊一學期。
要命哦!
這個時候的農村,如果不出門打工,日子比八十年代還要難過。
這也是促使上億打工者遠走他鄉謀求生路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種田死路一條!
留在老家死路一條!
唯有走出家鄉,去到經濟迅猛發展的南方打工,才是出路。
收拾著家裏的衛生,肖淑芬就在感慨,“農村是越來越難熬了。昨天唐大華家還在問我有沒有什麼門路,過完年她也想出門打工。我告訴她可以到城裏夜市擺攤。她又怕虧錢,又說沒本錢,就想找個安穩點的工作。”
“那你怎麼說?”
“介紹她去歐老板的廠子裏上班。歐老板的服裝廠天天都在招人,工資開得還可以。一個月肯下力氣幹的話,也能掙個三四百。”
“現在的老板太黑了,全都是計件製,一件才給兩毛錢的工錢。”沈新建賣服裝,服裝廠的情況他還是了解的。
肖淑芬哼了一聲,“兩毛錢的工錢算高的。有的小作坊,一件隻給一毛錢的工錢,吃的又不好,一個月都聞不到肉味。所以我說歐老板的工廠還算可以的,沒那麼苛刻。”
“這種小作坊隻能騙騙剛進城不懂行情的新人。真要混熟了,沒人會在這種小作坊繼續幹下去。你說,要不我們也開個小作坊。”
“瘋了吧!”
肖淑芬沒想到沈新建想一出是一出,“賣衣服賣得好好的,幹什麼開小作坊。你有銷路嗎?你在大金華有鋪頭嗎?什麼都沒有就敢開小作坊,不怕虧死啊!”
“銷路可以去談,鋪麵也可以找。我說真的,這事真的能幹。”沈新建越想越覺著自己是個天才,這個主意可太棒了。
肖淑芬氣不打一處來,這才有了一點錢,就開始飄了,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開作坊說得輕鬆。我問你,你打算做什麼款式,男裝女裝還是童裝?打板怎麼解決?人家市場上賣過的款你還去做,當心虧得褲子都沒有。”
“哎……那我再想想。”
沈新建開始琢磨,開作坊這事看似簡單,瑣事卻特別多,不比開服裝廠輕鬆。
尤其是打板!
款式怎麼定,如何定?
他們肯定請不起設計師,抄襲別人的就怕晚了喝湯都趕不上。可要是不抄襲,這生意就做不成。
而且,抄襲版麵也是個技術活,很考驗眼光。或許某個款式在申城流行,但是拿回來卻不受歡迎,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這個話題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