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臣剛剛收到的潼關急報!”長安,興慶宮,勤政樓內,楊國忠正將一份剛剛收到的潼關急報及先前收到的幾份楊晞的奏報呈到皇帝李隆基麵前。
皇帝李隆基趁著昨天晚上雨後的清涼,睡了個很安穩的覺,今日起來後自覺精神不錯,就到勤政樓處理政務了。卻是沒想到,剛剛看了一份奏折,楊國忠就心急火燎地求見了。看楊國忠那著急的樣子,對潼關事務稍稍放了點心的李隆基心又提了起來,馬上伸手接過,仔細地看了起來。
一看之下馬上大怒,“呯”地用力拍了一下桌案,怒不可遏地吼道:“陳玄禮竟然為了一己私利,故意拖延行軍速度,不傾全力救援潼關,該死!”
聽李隆基如此說,楊國忠原本擔著的一點心放了下來,馬上作禮奏道:“陛下,潼關前線萬分危急,楊晞數次送來急報,要求朝廷督促陳玄禮所部加快行進速度,以免潼關出現危險。竇華、張漸部拚命急進,已經在昨天天黑後抵達潼關,並馬上投入戰鬥,阻了叛軍連夜的攻城!”
“鄭昂部也在今日一早抵達潼關,馬上加入了守城的序列,唯有陳玄禮親領的人馬,至今還在半路上拖延,最快要到午後才能抵達潼關!陛下,陳玄禮對臣有私怨,並將私怨帶到朝事上,不顧如今國難當頭,潼關危急,在率軍救援潼關的路上故意拖延時間,以致比其他幾路人馬遲了近一天時間才能抵達潼關,他這是想置楊晞及潼關的大唐將士於死地,完全不顧大唐的安然,無視陛下的心憂,陛下一定要嚴責,萬不能姑息,不然會寒了浴血奮戰的潼關數萬將軍的心!”
李隆基聽了楊國忠這番話後,反倒冷靜了下來,並沒馬上表態。
見李隆基意外的沒有繼續表示憤怒,楊國忠有點奇怪,也馬上再道:“陛下,陳玄禮這般無視潼關的危機,沒一點顧全大局的想法,臣覺得他到了潼關後,也不會聽從楊晞的調遣,甚至會與四郎唱反調,這次救援的人馬中有不少是陳玄禮的親信人物,陳玄禮要真是想這樣,在其率軍抵達潼關後,潼關軍隊起內亂都不一定!陛下,臣甚是心憂,擔心楊晞不能調遣陳玄禮所帶的人馬,因此在收到楊晞新的奏請後,不敢有任何的耽擱,馬上進宮求見陛下了!”
“陛下,國難當頭,形勢危急,楊晞指揮潼關的萬餘殘兵敗將,已經擊退了叛軍大規模的攻城,他完全能指揮人馬將叛軍阻擋在潼關城外,陛下千萬不能讓陳玄禮這樣心胸狹窄的人壞了事,讓叛軍有機可趁!陛下,你不能因為陳玄禮是跟隨你多年的老臣就對他姑息遷就,一定要嚴懲才可啊!陛下!”
楊國忠說著,“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再聲淚俱下地說道:“陛下,楊晞在六百裏加急的奏報中也請求治陳玄禮的罪,至少要將其召回京,不讓他在潼關插手軍務,為了潼關防守的順利,為了嚴肅軍紀,防止再有領軍的將領這樣做,為一己私利之故故意延誤軍機,臣懇請陛下馬上下詔將陳玄禮召回京問罪,一定要加以嚴懲,不然定會寒了前方將士的心,他們再無心禦敵!軍心一散,即使楊晞能耐再大,也無回天之力了!”